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0版:人文·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 留我一个多寂寞
· 父子杭州开艺展
· 新生代油画人 杭州开展
· 一个永存的 艺术符号
· 这把琴,来自唐朝
· 上海东外滩艺术中心 开幕油画展举行
· 人道主义:在人间的一切之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永存的 艺术符号
沙耆纪念像昨在沪揭幕
  本报讯 一颗绚丽的流星终于落土为安。昨天上午,沙耆纪念像暨骨灰安葬仪式在上海福寿园举行。上海美术界、文史界和沙耆家乡宁波市的学者、艺术家和亲属近百人参加了仪式。

  沙耆是一位几乎被人们遗忘的画家,也是一个将永远留在中国美术史并激发后人不断去探寻和思考的艺术“符号”和现象。他早年在上海昌明艺专、上海美专、杭州艺专和中央大学艺术系习画九年,以其绘画天赋和勤奋得到了徐悲鸿先生的赏识,并于1937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旅欧十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的作品多次与毕加索等共同展出,得到了当时比利时艺术界的高度赞誉。回国后,由于患精神分裂症长期蛰居家乡宁波沙村。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创作出了一大批用笔率真、色彩纯朴的作品,进入九十年代后,他的画风幡然一变,集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之大成,创造出了一幅幅炫人眼目、震人心魄的画面。他的作品随着时间推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推崇。

  由雕塑家王松引创作的沙耆铜像高2米,选取了画家站在山林间,手执画笔进行艺术创作时的瞬间,他钟爱的小狗守候在一旁,底座上镌刻着画家于上世纪40年代在比利时举办画展时所书的“为民族而艺术”六个字,形象地再现了画家质朴、率真的艺术品质和个性。 本报记者 胡志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