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读书
3  4  
PDF 版
· 四百三年级小学生赶“大考” 为将来进名校不惜赶“大早”
· 宁大毕业生 钟情服务西部
· 跳绳冠军 2分钟434跳
· 浙师大校庆开设学术盛宴
· 编 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是可笑 而是可悲
四百三年级小学生赶“大考” 为将来进名校不惜赶“大早”
  上周,杭州某城区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班”招收新生。虽然事先没有声张,但还是有400多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赶来报名。由于最多只能招收70名新生,所以校方通过测试择优录取,录取比例接近6∶1。

  录取名单公布的当天,成群结队赶来看榜的家长们表情各异。看到孩子榜上有名,家长的表情相当喜悦,有的是立刻就拿出手机向家人通报好消息。而那些落榜的孩子家长,就神情比较失落。

  一个普通的课外培训班,为何会如此吸引家长?它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一位姓周的父亲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假设,他得出的结论是:考进“小学数学思维培训班”就等于考进清华大学。

  这位父亲的假设,究竟能不能成立?在这个假设背后,透露出现实中怎样的评价体系?记者就此请来一群家长进行探讨。

  

  进军“杭外”的敲门砖

  周先生对这个数学培训班的情况非常了解,他说:“今年‘华杯赛’上,这个数学培训部的五、六年级总共140个学员中,获得一等奖18个,二等奖45个,三等奖54个。我就是冲着这个成绩来的。”

  “我已经了解过了,如果能进入‘华杯赛’决赛,就很有希望被杭外(杭州外国语学校)录取。我最希望儿子能够去读杭外。”周先生肯定地说。

  由于周先生三句话不离杭外,倒是勾起了记者的一个印象。就在今年5月上旬,杭城不少小学门口都贴出一张喜报,内容是“热烈祝贺我校六年级×班的××同学被杭外录取,特此致喜。”虽经风吹雨打,有的喜报都已经褪去了红色,但是记者每次经过,都依旧能在校门口最显眼处找到它。

  目前,许多小学高年级段的家长,都非常关注杭外的招生政策,并以此作为培养孩子的导向。“由于经过‘华杯赛’的培训,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数学成绩上升明显,更有可能拿到杭外的测试证。”周先生说。

  热门初中的“邀请函”

  周先生的话音刚落,立刻就引起家长的一片附和声。

  一位姓林的母亲接着话茬说:“是啊,如果孩子进入‘华杯赛’的复赛,就算考不进杭外,要想进热门民办初中也会容易很多。”

  今年5月初,杭城的民办初中进行电脑派位,其中许多热门国有民办初中的录取比例达到4∶1。

  面对这么严峻的竞争形势,许多家长都在寻找一条捷径。对于这一点,林妈妈果然是掌握了许多详细资料:“现在的热门民办初中都在挑生源,如果孩子能在‘华杯赛’上拿到二、三等奖,那么热门民办初中都会承诺给你入学名额;而如果能获得一等奖,那么校长就会亲自打电话来邀请你去他们学校就读,甚至在学费上都有优惠。”

  热门民办学校之所以被家长追捧,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较高的重高升学率,特别是考入省一级重点中学的比例。这既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离不开学生的综合素质。

  记者向一些热门民办初中的校长求证,他们也都坦言:“好的生源是学校升学率的重要保障,每年4月他们都会收集‘华杯赛’获奖学生名单、城区三好学生名单,希望他们能报自己学校。”

  重点高中的“保送表”

  张先生用“过来人”的经验说:“孩子在初中三年里要继续努力,如果能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奖,那就很有希望争取到重高的‘保送表’。”

  目前,初中阶段的竞赛主要是初一年级的“华杯赛”,初三年级的全国初中数学、物理竞赛,浙江省自然学科竞赛。“如果能在这几个大赛中获得名次,那么取得重高保送资格就希望很大。你看,全部都是理科的,所以从小打好数学基础是多么重要啊!”张先生总结说。

  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目前,国内各所名牌大学开出的保送条件是获得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的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一等奖,而其他文科类的竞赛都没有保送的资格。

  周先生最看重的正是这张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你看,每年的高考状元都是名校争夺的香饽饽。名校的招生老师都是连夜赶到家里去拜访,开出优厚的入学条件,请他们去读书。这就是我做梦都要笑醒的一天。”周先生说出了他的心愿。

  考进“小学数学思维培训班”就等于考进“清华大学”,这个等式看起来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在许多家长眼中,它代表了孩子求学的方向。

  人文素养缺失的遗憾

  记者发现,今天的家长都非常理性,比如他们在孩子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段,非常愿意让孩子去学绘画、练钢琴、跳体操,认为这是一种素质教育。

  而一旦孩子进入初中,以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数学、科学两科成绩不佳,那么要考上重点高中就非常困难。

  “我的儿子从小就喜欢历史、地理,但是他进入初中后却发现,历史、地理被合进《思品、历史与社会》课,在中考时根本不算分数,而只有学好数学、科学,才有可能考入重高。”说这番话的是张先生,他的儿子目前已经被保送一所重高,但孩子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他说:“儿子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把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数学、外语和科学这些中考科目的学习上。上课就忙着写作业,累了就打瞌睡,当然打瞌睡的都是副科——不用中考的科目。”

  所有与升学无关的内容就统统被学校与家长放弃了,留下的只有一个目标——考上重高。就像周先生的升学公式,他从一个普通的小学阶段的数学培训班,就联想到了清华大学的通知书。

  这并不是可笑,而是可悲。难道在现实的教育模式中,对学生的未来起着决定作用的只有数学、英语、科学和语文的分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