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一声“首席工人”,心头暖
· 80%出自首席工人
· “技工荒”下的双赢选择
· 一次精彩的转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50家企业1110项发明
80%出自首席工人
  第一次听到“首席工人”这个词的时候,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的模具工吴昌齐的第一反应是不太习惯,“总觉得‘首席’是离一线工人很遥远的事情。”但是当他今年五月份获得宁波市第二届“首席工人”评选活动中首席工人的称号时,他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这个“头衔”带给自己的荣誉感,还有比以前更好的薪资待遇,“除此之外还感到一种压力,一种继续进步的压力。”吴昌齐说道。

  同李绍海一样,吴昌齐同样是来自于外地的一线工人,“我是2003年3月26日来的慈溪。”对这个日子吴昌齐记得很清楚,由于工作突出,2003年吴昌齐就被评为方太的优秀员工,2004年初被任命为精工班长,2005年他负责的精检小组的研究成果使产品的报废率由9%降到了1.4%,可以为公司每年减少五万元的损失。“在我们冲制车间,有许多外地员工,现在许多人都成了我们的技术骨干。”冲制车间副主任杨军告诉记者。杨军本人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并且还是2004年慈溪第一届“首席工人”的获得者。

  对于企业里面外来务工人员成为技术骨干的现象,冲制车间主任范旦良告诉记者,他们都有强烈的学习技术愿望,同本地员工相比,他们更愿意多花时间进行技术培训,有的甚至自己选择进修、自考等方式提升专业素质。“这么一来外来务工人员里面首席工人层出不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这么说,在我们车间,外来人员已经扛起了车间里技术创新的大梁。”据慈溪市总工会保障部罗一平部长介绍,这批“首席工人”对企业发展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去年慈溪50家规模企业的1110多项技术发明、革新中,有近80%是这批“首席工人”的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