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热线
3  4  
PDF 版
· 虽然是小火 教训各不同
· ●附件一:溺水警示录
· ●附件二:溺水急救常识
· 老杭州上了明信片
· “文明眼”要换地方了
· 寄宿少年没顶千岛湖
· 每天一包烟 抽得我差点失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看,社坛巷是这样的
老杭州上了明信片
  ■本报通讯员 汪永春 何吉

  ■本报记者 陈伟利

  

  小桥流水,夹岸桃柳,粉墙黛瓦,这些曾经熟悉的老杭州景象,不少人只能在画中见到。昨天,画家吴理人为了让大家都能感受并收藏得起老杭州浓厚醇酽的风情,把这些画搬上了明信片,第一次以明信片的形式记录杭州的背街小巷。

  

  背街小巷明信片共有10张,分别记录了北山街旧韵、社坛巷、霞湾巷、孩儿巷、香积寺巷、南山路、清泰街、潮鸣寺巷、河坊街墙门和中山路。已过不惑的吴理人说:“我画这些画,并做成明信片,是圆我儿时的梦,让新杭州人或外宾感悟已经失去或即将消逝的一种历史文化氛围和旧时江南的生活习俗。”

  制作背街小巷明信片的念头萌生于七八年前,那时作为一名以民俗风情为主要创作题材的中国乡土建筑画家,吴理人经常举办一些画展。一次,他在杭州大厦举办“老杭州风情画展”,中午时来了一队马来西亚游客,看到老杭州的画后很感兴趣,10多名马来西亚游客买走了6幅画。“其实很多人都表示想带这样的‘画上杭州’回家,但因为各种原因不少人没有买成。那时我就想,如果是明信片就方便多了。”

  从去年开始,吴理人开始整理出自己20多年来的写生作品,他要把这些老街老巷制作成明信片。昨天首发的10张明信片,最古老的是20多年前的那张社坛巷。“因为我家就住在那一带,那时凤起路叫清远桥,社坛巷就位于清远桥和屏风街间,那天中午我闲着没事,就背着画板去写生了。”吴老师记忆犹新,“中午,整条巷子里安静得很,只有知了的声音,你看,这是一家理发店,墙上贴着一个大大的“发”字,这是客人洗头用的椅子、脸盆……”现在,社坛巷已面目全非。“潮鸣寺巷、孩儿巷也是20多年前的作品;而清泰街是10年前的样子;最近的是香积寺巷,我去年才去写生的,因为这条巷子现在已保护起来。”吴理人说。

  昨天,这套明信片首发,在各景区商场有售。吴老师告诉记者,这只是《钱塘里巷风情》系列明信片的第一套,接下来,他还要将杭州民俗文化、名人故居、老行当等都做成明信片,预计明年西博会前完成,要将完整古老的杭州带给游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