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文化遗产,如果不利用,是没有生命力的保护。而游人过多,如果不控制,也会对保护带来很大压力。”昨天上午,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在接受包括本报在内的众多媒体采访时,作这样的表示。他举例说,鲁迅故里约52公顷,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旅游的“旗舰”,每年有10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但还没多到需要限制的程度。
此前, 在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许多国内外顶尖专家的观点纷纷亮相。其中“负责性旅游业”(主要探讨如何处理好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文化旅游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个议题尤其受到大众和媒体的关注。
夏威夷大学旅游业管理学院院长WalterJamieson博士在会上提出要重新定位文化旅游。他说,曾几何时,旅游被认为是保护遗产的一种手段,因为参观与旅游能带来更多的收入。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旅游所带来的威胁。特别是对无形遗产与真实性的威胁;因此着眼于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必须呼吁有责任感的旅游,使其不会恶化或改变它所在的环境(人文的或自然的)。
也有专家提出要重新定位中国的文化旅游,理由是目前文化遗产景观地缺乏良好的计划、监督和管理,短期收益和利润最大化导致了平庸的文化旅游,使得中国目前的文化旅游业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遗产不相匹配。
一位意大利专家则提出,现在一些文化旅游景点中,虚假的民俗表演和伪造的民俗表演使文化遗产面临着危险。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女士认为,文化遗产的旅游开放是一个复杂、有弹性、又涉及诸多方面问题,旅游开放必须科学管理,比如游客参观人数的最大承载量就必须合理。在旅游时,能否自觉保护文化遗产,成了一块考验游客的试金石。 本报记者 金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