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争艳 马晓燕
本报驻嘉兴记者 鲁佳
除了黑板和粉笔,老师们现在还和博客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海盐有个教师博客网,专门发表老师日志,交流教育经,人气旺得很。从2005年2月正式运行以来,海盐在职的中小学专任教师几乎都注册了教师博客,共发表日志35255篇。在去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上,“海盐教师博客”荣获主题网站类浙江一等奖。
海盐教师博客研究会暨首届海盐教师博客论坛近日成立,据了解,教师博客成立专门的研究会在全国尚属首家。
在海盐教师博客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故事,在故事的背后,是每一位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和无尽的关怀。
一篇日志帮了老师帮了学生
海盐县通元中学的苏灵芬老师是博客发表爬行榜中排名前十位的教师,在她的博客日志中,最多的是一些教育感想。平时,也有一些学生让她不知所措,在博客里,她可以尽情倾吐她的心声。
去年6月9日,她在心情特别糟糕的情况下,写了一篇日志《这样的学生还有救吗?》。故事是关于一个学生的。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8岁时,母亲去世。
所以,苏老师平时格外关心这个不幸的学生,经常带她去逛新华书店,让她挑选自己想做的课外练习题,还把海伦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送给她。渐渐地,女孩在课余时间外出游玩的次数就少了,但是这样平安无事的状况只维持了一个学期。有一天,收养她的奶奶找到学校来对苏老师说,女孩没回家,后来苏老师还了解到,这名女孩曾和同桌说过,班主任管得太多,很烦,总有一天她会让班主任吃点苦头。
于是,苦恼的苏老师写了一篇博客:
自接班以来,一直期待她会朝好的方向发展,而且也是那样自信,从没有大声对她说一些让她伤心的话,因为一直以为她值得同情,现在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无法再说对她是同情,还是痛恨……今天的心情真的是糟透了,心中的酸甜苦辣已无法说得清楚。只是希望通过“博客”朋友来共同探讨,这样的学生还有救吗?
博客发出后,不久,许多博友就对这篇日志作了回复:
——没有一个孩子是没有希望的,不是老师出发点好,孩子就会向着你理想的目标前进。在这个时候,经验、理论、方法、教育者的态度、能否找到孩子情感的突破口,都很重要。
——她可能会以为老师的这种关心是出于怜悯和同情,所以她可能不太愿意接受甚至反感。我想能不能找到这个学生的闪光点,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告诉她老师很尊重她,在老师眼里,她和其他学生一样优秀,帮助她树立自信。
23条回复终于让苏老师又变得自信起来。她决定继续帮助这位学生,而女孩终于也在和苏老师的一次次交流之后,变得越来越懂事,连学习成绩都上了一大步。
从课堂琐事悟出道理来
“阿汤” 是海盐县天宁小学语文老师汤燕萍在海盐教师博客网上的ID,现在她已经小有名气了,不光引起了北京、上海等地教育专家的关注,还成了《教学案例》杂志的专栏作者。
在阿汤的博客里,常常就是一些发生在课堂中的小事。这些小事让阿汤悟出了教学之道,还毫不吝啬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有一篇题目叫做《让孩子有说与听的时间》,那是她在课上教学生儿歌的时候讲到了小鸟的理想,她就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结果每个学生都争着说,没被叫到的也大声讲,教室里顿时一片嘈杂,于是她就把这件事记在了日志里。
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一是孩子们说的欲望非常强烈,二是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孩子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急切地把自己知道的说给老师听。但是课堂毕竟是课堂,不可能让每一个孩子来回答每个问题,肯定是有孩子没有点到的。
所以,不仅让孩子们要学会倾听,老师更要学会倾听。
因为这个网上基本上都是老师博友,对这个现象都表示出同感,当然也有提出建议的。
——是否可以把班里的学生编为4至5个小组,当再碰到类似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表达,并把小组同学的想法集中记录在一张纸上,然后每一个小组由一位同学做代表发言。
阿汤说,她已经不习惯没有BLOG的日子,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BLOG: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心得,思考自己的教育。博客不仅成为她成长的动力,更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感悟教育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