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上月31日宣布,只要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美国愿意加入欧盟国家同伊朗的谈判,直接与德黑兰对话。媒体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对伊朗核问题政策的重大转变。为何会出现如此转变,这一转变又由谁来促成?
美国多家媒体4日援引白宫和国务院高级官员的话,描述了这一政策的制定过程。《华盛顿邮报》评论说,虽然与伊朗有条件直接对话政策的效果目前还不明朗,但在这一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真正发挥“支配作用”的不是总统布什,而是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
信息汇集枢纽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今年3月6日,赖斯与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举行了一次私下谈话。拉夫罗夫在谈话中警告说,如果谈判破裂,伊朗可能赶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那时,国际社会关注伊朗核计划的最大窗口将被关闭。此前,与之类似的情况已经导致美国发动了一场错误的伊拉克战争。
3月底,赖斯飞赴欧洲,分别会见德国、法国和英国三国元首,并奔赴柏林会见俄、中、英、法、德5国代表。赖斯在会晤过程中曾询问针对伊朗采取何种措施比较有效,但会议没有任何进展。
4月4日中午,赖斯在与布什的一次午餐谈话中传递了一个信息,即国际社会阻止伊朗发展核计划的努力正在分化,如果不采取更为“勇敢”的措施,美国面临的只有两种选择:伊朗最终制造出核武器,或者美国被拖入另一场战争。
《纽约时报》评论说,正是4月初的这次谈话最终促成了美国政府在伊朗政策上的一次重大转变。
复活节周末,赖斯拟定了一份关于美国对伊朗政策的新建议,包括联合国的“强制措施”威胁,与伊朗谈判以及在安理会不能发挥作用时对伊朗实施单方面经济制裁。《纽约时报》记者海伦尼·库珀说,赖斯在这份建议中第一次提到了美国长期回避的一个话题:直接谈判。而这也是赖斯和布什在伊朗问题上最大的一张牌。
制定具体策略
《华盛顿邮报》报道说,从美国关于“直接对话”策略的制定到最终公布,整个过程都由赖斯精心策划。
5月中旬,赖斯召集少数几名高级助手举行小范围会议,秘密筹划美国公布这一重大政策转变的步骤。当时被召集的官员有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负责武器控制和国际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罗伯特·约瑟夫、高级顾问吉姆·威尔金森、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布赖恩·冈德森以及国务院发言人肖恩·麦科马克。
此后,赖斯对与会助手进行了明确的任务分工:曾为国会职员的冈德森就这一政策游说重要国会议员;约瑟夫主笔政府关于这一政策的正式声明内容;麦科马克和威尔金森则负责如何“完美展示”这一政策。
《纽约时报》还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在六国代表就伊朗核问题举行的会谈日期日益临近时,布什表示其他与会国家的代表会最终谈出结果,但赖斯坚持只有布什本人出面,才能缩小各国就伊朗核问题的分歧。
正是在赖斯的推动下,布什5月30日分别致电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等国首脑,就伊朗核问题进行磋商。次日,赖斯宣布美国愿意在伊朗中止铀浓缩的情况下与其展开“直接对话”。6月1日,美国、俄罗斯、中国和欧盟三国就解决伊朗核问题一揽子方案达成共识。
《华盛顿邮报》记者格伦·凯斯勒评论说,此时,在对伊朗政策方面,赖斯已经推动布什政府到达了一个在他第二个任期开始时“想像不到”的局面。
弥合内部分歧
《纽约时报》记者海伦尼·库珀还注意到,与4年前布什关于美国对伊朗政策的态度相比,此次政策出台的过程显现出白宫和国务院之间关系的重要变化。
库珀认为,大约4年前,布什拒绝了一项类似与伊朗直接对话的建议。在布什第一任总统任期中,由科林·鲍威尔领导的国务院与白宫在对外政策方面矛盾重重,似乎经常处于“战争状态”。
赖斯担任国务卿18个月之后,很少改变自己想法的布什却欣然接受了她关于与伊朗直接对话的建议。《纽约时报》援引白宫一名前顾问的话说,这之前,布什“决不会允许鲍威尔采取类似行动”。
更值得一提的是,白宫和国务院官员均表示,在伊朗问题上一直坚持拒绝对话立场的副总统迪克·切尼这次也同意美国进行这一尝试。 徐超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