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携程旅行网正式宣布,将在全国7个城市设立阳光助学金,今后5年到10年时间内将投入至少1000万元人民币,帮助当地14所高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在杭州地区,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将各有15名学生受助。
该助学金的评选采取“学生自己报名、老师推荐”的类似“海选”的方式,这两所高校的学生即日起就可以登陆携程网申请助学金,获奖学生名单将于10月底公布,资助金额为每人5000元。
“有条件”的助学金
值得一提的是,与一般的助学金不同,携程网在与14所高校所签订的协议中专门提出,接受该助学金的学生必须与携程网签订书面协议,要求他们在校期间每年做一次义工,或毕业后一年内从工作收入中捐出500元用于希望小学。
对此,携程旅行网的CEO范敏表示:“之所以要与受助大学生签订协议,是因为本次爱心助学活动不单是一家企业的个体行为,也不是一个短暂的行为,而是希望这次助学活动能持续下去,为整个社会的公益事业做贡献,通过受资助学生的再次捐助和公益行为,促进整个社会爱心奉献的良性循环。”
“捆绑式”做法引争议
但对于这种类似于“捆绑式”的助学金协议,大学生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浙江工业大学大二学生小李说:“有得到当然要有付出。再者,这样的附加条款也不算严格,像去年肯德基的助学金还要求学生一年做义工要一定的工时。”
而浙江工业大学大三学生小王则认为:“这样的‘强制性’协议有些像‘婚前协议书’。把道德层面上的东西用协议来限制,怎么想怎么不舒服,感觉很不被别人信任。我死都不会去报名。”
而携程方面对此的解释是:“助学金是学生自愿申请的,既然他愿意接受这个助学金,当然也愿意接受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条款。我们相信所有大学生都有回报社会的想法,无非我们是通过文字协议确定了下来。”
资料公布让人顾虑重重
此外,关于“海选淘汰”后把最终评定的受助学生的资料(除涉及个人和家庭隐私的部分外)全部公开在携程网上,接受舆论监督的做法也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
“基于某些主客观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希望自己的贫困状况被别人知道,更不希望被张扬。所以,把资料公布在网上的这一做法值得商榷,贫困生在签订协议前肯定会顾虑重重。”浙江工业大学的曹老师皱着眉头告诉记者。
而浙江工业大学大二学生小黄则提议:“把这些受携程资助的学生的资料公布于互联网,让整个世界都知道,没什么必要。为什么他们不考虑用数据库的方式,查看的话需要有权限,或者只公布在学校校园网就行,不然有多少人敢去申请啊。” 本报实习生 陈成沛
本报记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