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对夫妻,一家小店,七年来一直驻守在甬临线奉化双皇岭附近,几年下来,他们这个小店,被过路的司机称作“救助站”,他们家的小车被称作“救护车”。昨天,当记者联系到店主马骥时,他说他正在家门口看着过往的车辆。
搬出村子来帮人
“一转眼,我们一家搬到这已经快八个年头了,”今年已经49岁的马骥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马骥一家原本就住在奉化莼湖镇马夹岙村里,老马就靠着给人打打零工,开开车过着小日子。
1999年,当地交警队的同志找到马骥和他的妻子周庆仙,说是要在双皇岭建一个报警点,问他们有没有兴趣。马骥和老婆一合计,马上就答应下来,于是一家四口人愣是搬出村子,在距离公路不远处开了一家小店。而这附近就马骥这一户人家,也只有这么一家店,所以过路的汽车碰上什么问题总会来找老马。
“那时候甬台温高速公路还没有开通,这条路上每天车都很多,因为地势特殊,这里交通事故也特别多,如果碰上雨天,不光白天,到了晚上我们家都有人来敲门要报警。”
在这里住久了,看着这么多人在自己家门口受伤,老马心里不是滋味。老马开始帮助在车祸中受伤的群众,如果拦不到过路车,他就会开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把病人送到附近的医院,“虽然开的是电动三轮车,但我一定会用最快的速度把病人送到医院。”
但一些时候,老马也会感到遗憾:“有时伤员的病情太重,又拦不到过路车,开着电动车到了医院往往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新车变救护车
2002年,因为经常要进货,老马买了一辆面包车,这辆车很快就变成了公路上的“救护车”。
2002年4月的一天下午,马骥看到一残疾人驾三轮车撞到了路边护栏上,小腿被撞断,鲜血直流。当时马骥的长安面包车刚买来不久,但马骥夫妻毫不犹豫地就把伤员抬到了自家的车上,“当时满地都是血,很多司机看到这么血淋淋的,根本不敢让人上车了,这个时候就只有自己来”。此后,老马原本用来运货的面包车就这样变成了一辆救护车。
7年来,夫妻俩救助了多少伤员,他们没有细算过,就连被救人的名字,夫妻俩也从来不问,“我只是帮人一个忙而已,也不是图什么回报,没必要知道别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