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每日新闻·民声
3  4  
PDF 版
· 一行白鹭上青天 十年归去又复返
· 民情日记
· 编 后
· 答辩会搬到病床前
· “群星”耀杭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行白鹭上青天 十年归去又复返
本报老读者发来照片:但愿人鸟能永远和平共处
  ■本报记者 王磊 本报通讯员 申屠文婕

  

  它们翱翔于天空,时而俯冲觅食,时而回归丛林。它们是一群精灵,白色身影跳跃在山林间。它们叫白鹭,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些年环境好了,它们也在杭州越来越多的地方安了家,其中就包括拱墅区半山镇石塘村皋亭山。

  昨天,本报的老读者沈永良给记者发来了许多白鹭在皋亭山上嬉戏的照片。

  10年了,一片衷情对白鹭

  沈永良“追随”这些山里白鹭已有10年。春去冬来数载,白鹭们生儿育女,更新换代,他一直坚守属于白鹭的这片“根据地”。

  “我喜欢白鹭,人家都说它飞到哪里,就会给哪里带来吉祥。”沈永良这样形容白鹭。他曾在半山镇政府工作,当时他还是报社的通讯员。自从发现山里有白鹭出没后,出于喜爱,这些调皮的小家伙成了他的报道对象,一跟就是10年。虽然后来他调换工作,离开了半山镇,但这份钟爱之情一直未减,白鹭的身影也一直挥之不去。

  前几天,沈永良重回皋亭山。沿着弯弯的山路寻去,山上星星点点的白色,那就是白鹭。

  “钻进满是鸟粪的树丛,往上一瞧,我惊叹了,头上都是鸟。”他用诗意的语言描述着这次亲密接触,“我小心翼翼地爬上树,看到巢中有白色的蛋,一个巢穴一般是4个蛋。除了白鹭,还有一些幼小的灰鹭。爬在树上,一眼望去,根本数不清有多少只鹭鸟,只知道密密麻麻的,非常壮观!”

  他目睹鸟儿飞去又飞回

  在沈永良眼中,白鹭不只是鸟,更是可爱的生灵。10年来,他目睹了白鹭在皋亭山的生存命运,也目睹了白鹭的飞去又飞回。

  “我小时候,很少看到白鹭飞过。一直到1994年春天,成群的白鹭才陆续在皋亭山安家。大家都很兴奋,这么洁白的鸟,”他回忆着,“我后来想想,那都是封山育林的功劳。以前村民烧火,只能上山砍柴,许多树都被砍了,小树上头白鹭是不能做窝的。只有小树长成大树,白鹭才渐渐多起来。”

  白鹭悄悄地繁衍生息着。1996年,一个村民无意中捅落了一个鸟窝,窝里滚出白白的鸟蛋。消息一传开,许多人都去掏鸟蛋了。

  “那时候,鸟窝一般搭在杉树上,杉树是有刺的,不好爬,所以村民都用树枝捅。白鹭很怕人,就算看到有人在掏小鸟,大鸟也不敢攻击人,只是无奈地在头顶上盘旋。到后来,有些人用枪打鸟。这些蛋和鸟要么拿去卖,要么吃了。”翻着当年写的报道,沈永良很心痛。

  阵阵枪声中,白鹭渐渐少了、飞走了。有些人吃过鸟、蛋后,发现味道很腥,久而久之,买鸟的人少了,捕鸟的也少了。

  后来,半山派出所收缴了村民们的枪支。村里还要求管山人,只要看到有人打鸟,就立即报告。

  但此时的天空中,已少了那片白色的羽毛。

  白鹭,难道从此遗忘了这片绿色的树林?石塘村人等着它的飞回。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鸟又多了起来。现在人的环保意识强了,村民和白鹭和睦相处了。上次我回家,看到田畈里,20多只白鹭就落在那里,悠闲地散步,远处有村民在种田。这幅田园风光,看得人好开心。”沈永良说。

  现在,鱼塘里的小鱼经常会被白鹭吃掉,但村民习以为常了,没听说谁去伤害它。

  面对着漫山遍野的白鹭,沈永良那个高兴劲,别提了。他说,他还要继续追踪白鹭的命运,但愿人鸟能永远这样“和平共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