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博物馆工作,经常接触到一些国宝级藏品。省博物馆“浙江七千年”陈列中有一件良渚文化的玉梳背,非常珍贵。这件玉器是1987年余杭溪湾村瑶山出土的。玉器颜色呈青白色,具有透光性。器身扁平,两侧边稍内弧,上端中部向上凸起一尖顶,正面中间精刻一头戴羽冠的神人和神兽复合的神徽图像,其下有扁条形透孔,孔下阴刻卷云纹装饰带。两侧上角各刻一神态盎然的神鸟图像,底部扁榫上有3个对钻而成的小圆孔。这件玉器是良渚玉器中的精品。雕琢的线条纤细如发丝,甚至能在1毫米宽度内精刻出四五条细线来,堪称史前微雕。
最初大家并不知道这件玉器的用途,只是看它的外形与神徽上的冠帽相似,所以称为“冠形器”。对于它的用途当时有多种推测。一种观点根据它出土的位置多在死者头骨一侧,附近又有一串串小玉珠组成的串饰或者玉管串连的玉璜及小玉粒,推断它可能是某种已朽冠冕的饰件;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按照鸟的形体制成的,是图案化的鸟形冠,良渚巫师戴上它祭祀火和太阳;还有一种推测冠形器可能是嵌插在某种刻有神灵偶像上的法器构件。1999年,浙江海盐周家浜遗址出了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玉背象牙梳,它由玉梳背与象牙梳两种不同质料的器物镶嵌组合而成,玉梳背为“冠形器”,嵌于象牙梳顶端挖出的凹槽内,用两枚横向梢钉跟象牙梳固定在一起。这件完整梳子,很好地证明了良渚文化玉器中作为玉镶嵌件的“冠形器”的用途问题。古人的头发很长,这种竖向梳子的齿距比较宽容易梳理。梳发之后就插在发髻上既固定了头发,又便于携带。
良渚文化出土的很多玉器上都有神人和神兽复合的神徽图像,神人头上都戴着大大的羽冠,当时人可能受到冠状饰的启发,将冠状饰缩小移植,再装饰到梳子上。使它除了具有使用功能外,还成为上古时期人们的一种装饰品。插梳可能是一种时尚也可能是当时风俗的一种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