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您应该很清楚,德国人对2006年的世界杯期望很高,有人甚至说,这是一届德国人必须要拿的世界杯,这也是证明德国实力的时候,您对此怎么看?
贝肯鲍尔(以下简称贝):足球是德国的品牌,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一点,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仅仅是一个德国足球的形象大使。但我要说的是,这是两德统一后德国举行的最重要的一次赛事,看看无处不在的德国国旗,看看那些热情的球迷,你就知道这届世界杯对德国人来说是不同寻常的。
记者:做一个足球圈的政治家和做一个足球运动员有何不同?
贝:我想我是一个最蹩脚的政治家,因为我总是记不住其它人的名字和官衔。
记者:如果算上今年的世界杯,我想这已经是您的第六次世界杯之旅,从绿茵场到教练席再到贵宾席,您似乎离球门越来越远了?
贝:我也到感到很遗憾,我也很想穿着短裤和背心到赛场上拼一把。但我想,全球的观众们也许更想看到那些年轻球星们的风采。否则,2006年世界杯就要改成元老世界杯了。那样的话,我们的赞助商和电视广播商就会疯掉。不过,在所有我亲身经历的世界杯之旅中,2006年世界杯对我具有特殊非凡的意义。从当年布拉特先生打开信封念出“获得2006年世界杯主办权的国家是德国”时,我就觉得,这是上天赐予我最好的一个礼物。
记者:可否回顾一下1966年的世界杯,您还记得自己当年的样子吗?
贝:我那时刚刚满20岁,在全队当中属于最不出名的小角色。但我有很多人可以依靠,这些成功的球员给我做出了典范。你想想,当队内如施林格、舒尔兹这样的老大哥给我帮助时,我简直受宠若惊。而且,他们在场上给我建立起的信心,使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自由地发挥才能,而不至于担心惹麻烦,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后来的成功。今天的年轻球员比我们幸福多了,他们积累的国际比赛经验比我们要丰富得多。想想当年20岁的我,简直就是一个孩子。
记者:谈谈1986年世界杯如何?
贝:呵呵,1986年是真正让我成熟长大的一年。我第一次拿起教鞭,率领一个团体去进行比赛,这给我提出了太多的挑战。我记得那个时候我非常幼稚,也特别爱发脾气。那时候的我,特别关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事情,比如说训练器材不到位、媒体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班车不准时、饮用水不能保证等等。而最令我感到头痛的是,与你们这些记者的较量。
记者:那么球员呢?他们当时他们是否听你的话。
贝:他们有时是一群捣蛋鬼,但大多数时候,他们给我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惟一遗憾的就是几个伤号象沃勒尔、鲁梅尼格几个人最终没有恢复到最佳状态。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最后打进了决赛,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甚至1990年的世界杯冠军都无法与之相比。因为等到1990年的时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那时,我主要关心队内最核心的事务,我们组成了也许是最好的一支混合旅,有经验的老将和初生牛犊们相互照应;有极强冲刺能力和极优秀耐力的球员互相补充。
记者:2006年世界杯结束后,你会在哪里,FIFA总部吗?
贝:哈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第1000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了,我要和你握一下手。然后,我要告诉你我惟一的目的地是——我温馨的小家。要知道,我已经为本届世界杯组委会工作了9年,我见证了许多辉煌,而且我也可以很自信地告诉你,本届世界杯也将是一次非凡的成功之旅,但当一切快乐的喧闹结束之后,我想回归平静和安宁。
记者:也许这个问题不合适,谈谈你的家庭可以吗?
贝: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曾经与我的妻子们组建了快乐家庭(说到这里,贝肯鲍尔笑了起来)。我在20岁刚出头的时候就拥有了三个孩子,这是上天给我的礼物,但是我那时又太忙于足球,没有陪伴他们一同成长。现在,老天又给了我两个孩子,我想我一定要与他们分享童年。
记者:谈谈中国足球好吗?
贝:中国队没有进入本届世界杯是一个遗憾,但我想,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因为要想在足球运动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积累的是足球底蕴。这里面有许多学问,包括青少年足球运动、市场开发、联赛的组织以及人们对足球的认知理解等等。据我了解,中国正在为2007年女足世界杯进行积极准备,这是中国球迷们一次最好的机会去亲近足球文化。我相信,中国球迷一定会表现出非凡的激情去体验足球。
本报特约记者 天羽
本报慕尼黑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