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1版:人文·图书新闻
3  4  
PDF 版
· 《八十年代访谈录》:一个浪漫年代的回忆与反思
· 回忆80年代 现在刚刚好
· 《法兰西组曲》: 狠狠揭露灵魂
· 能够再刮《薯童谣》旋风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八十年代访谈录》:一个浪漫年代的回忆与反思
  本报讯  三联书店出版了由作家查建英主持的《八十年代访谈录》。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这本看上去颇具学术意味的图书迅速走红,据博库书城、三联书店、晓风书屋、枫林晚等各处书店介绍,自上周开始,这本书已全面登上畅销榜。

  据出版社有关人士介绍,这本字数容量达到30万字的长篇访谈录,均是围绕着上世纪80年代以及时下的文化话题,1.5万册书在短短的两周内已经批销一空,实在出乎意料。

  而正是在去年,著名画家、教授陈丹青的一本《退步集》就已经预演过类似热销情况,在《退步集》中,陈丹青放大了经济、发展、现实、利益、财富等词汇变成社会主流形态的不适感,是一名知识分子对社会人文状况 “退步”的忧思,这份激愤、端庄和难得的理性,使得《退步集》一度在去年书市独领风骚。

  陈丹青也是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中脱颖的一名代表。与他同期的上世纪80年代精英,大部分到现在都过着如意的生活,也仍坚持着当年他们的选择,比如,田壮壮仍在拍电影,阿城仍在写作,陈丹青仍在画画。在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出版之前,已经很少有人这么密集地提起那个时代的人和事了。但不管生活如何如意,陈丹青等人所经历的那段时代变迁,以及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记忆却无法抹散。“上世纪80年代人”均经历过从文革的“否定一切”,到引领过当年如火山爆发般的“文化热”,再是到了文化无人关注的年代变迁,是不可能没话可说的。但直到查建英这本书出来,一直没有人对中国历史上的上世纪80年代作过整理和总结。

  查建英本身也是上世纪80年代出来的作家,她的小说《到美国去! 到美国去!》和《丛林下的冰河》开了上世纪80 年代“留学生文学”的先河。她的访谈从2004年一直持续到2005年,访谈者和她的访谈对象们经过了十多年的沉默期,都有很多话要说,“经过十几年的沉淀、积累、云游世界,人人一脑袋见识,个个一肚子干货。”

  可以说,《八十年代访谈录》是一个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并深深介入过那个时代重大文化事件的一群人所进行的集体记忆。而这种集体记忆又在种种当下的娱乐喧嚣中受到了普遍欢迎,说明仍有那么些需求是永远无法被娱乐全面覆盖。  

  编者按:一本书牵出一个流行词汇: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其中的语境包括了学术上的梳理与个人经验的重拾。如果中国有过浪漫年代的话,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可算一个,那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叔本华的《瞧那个人》和琼瑶小说一起放在街头书摊上出售的年代。在一股又一股的热潮中,“八十年代回忆热”应运而生,它是思想文化的“热”,还是流行文化的“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