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5版:天下·焦点
3  4  
PDF 版
· 不过是一场暂时的安慰
· 扎卡维的 亡命生涯
· 扎卡维:比本·拉丹更疯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扎卡维:比本·拉丹更疯狂
  他是巴勒斯坦难民后代。他曾被视为“约旦街头混混”。他是母亲眼中的孝子。他面对镜头,亲手砍下美国人质头颅;他在伊拉克境内不断制造暴力事件。美国《时代》周刊选他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美国军方悬赏2500万美元抓捕他。

  ■出身贫困 依恋母亲

  扎卡维1966年10月出生在约旦首都安曼北部贫穷落后的扎尔卡城。

  扎卡维从小不喜欢学习,高中都没能顺利毕业。他对大海情有独钟,17岁曾在左臂纹上船锚图案。

  扎卡维的父亲生前受人尊敬,死于1994年;他的母亲也于2002年过世。母亲生前曾说,扎卡维是一个“孝子”,但脾气不好,容易大发雷霆。

  曾与扎卡维一起在约旦蹲监狱的“难友”回忆,扎卡维敬爱母亲。在监狱中,他一封接一封给母亲写信。据说,2001年底扎卡维曾秘密返回约旦,探望病中的母亲,而当时约旦政府正通缉他。

  一名狱友说,“他(扎卡维)的母亲死后,生活对于扎卡维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法新社记者曾经走访位于约旦的扎卡维旧居,那是水泥结构的普通住宅,十分简朴。扎卡维有两个妻子、4个孩子、3个兄弟和7个姐妹。

  ■个性出众 获得追随

  1989年初,扎卡维背井离乡,作为志愿者进入阿富汗,与当地人一起反抗苏联入侵。90年代初,扎卡维返回约旦,后因密谋颠覆约旦王室而入狱5年。

  狱友们记得,扎卡维温和自律,甚至有些“多愁善感”,祷告时都会流泪。他们认为扎卡维善于笼络人心。

  当年狱友拉巴巴清楚记得,扎卡维成天与另一名狱友跪在监狱院子里,帮助那名狱友一句句背诵宗教经典。

  扎卡维还帮其他狱友洗衣服,清扫厕所,主动干一些其他囚犯不愿干的杂活。他曾为一名双腿截肢的犯人洗澡。

  在狱友阿卜杜拉心目中,扎卡维“勇敢而富有领导才智”。扎卡维殴打一名警卫被关禁闭。其他狱友为此绝食抗议,事后,扎卡维“真挚地”感谢狱友们。

  扎卡维在监狱中赢得一批追随者。狱医萨卜哈称扎卡维“非常危险”:“狱友们崇拜他(扎卡维),又惧怕他,他只需轻轻一瞥,就可以管理那些家伙。”

  ■思想激进 极端狂热

  4年铁窗生涯进一步拉开扎卡维与主流社会之间的距离;4年中,他的意识形态变得更加激进。扎卡维梦想建立一个神权统治下的乌托邦。在那里,人们严格依照教义,过着清苦的生活。关注扎卡维活动的专家认为,在扎卡维身上,对宗教的虔诚逐渐演变成极端狂热,最终令他走上暴力道路。

  1997年,他获释后前往欧洲。1999年,他因涉嫌袭击美国人和以色列人而遭到约旦政府的指控,并被约旦法庭缺席判处死刑。

  2000年,扎卡维重返阿富汗,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恐怖组织网络,开始训练恐怖分子。据美国情报部门透露,扎卡维在阿富汗战争中腿部受伤,后逃到伊拉克北部并在那里接受了截肢手术。

  ■手段残忍 恐怖象征

  2004年10月,“基地”组织头号人物本·拉丹任命扎卡维为伊拉克分支负责人。

  扎卡维其后表现出极端残忍的一面。扎卡维的组织宣布对伊拉克境内大部分武装袭击、绑架和爆炸事件负责,包括一些最残忍的砍头暴行。

  2006年初,驻伊美军首席发言人说,扎卡维改变了恐怖袭击战术,把攻击重点从驻伊美军转移到伊拉克军队和平民身上。扎卡维及其手下主要利用汽车炸弹和路边炸弹,发动有选择的谋杀,试图挑起宗派间内战,目的是破坏伊拉克重建。

  起初,本·拉丹反对袭击什叶派目标,并敦促扎卡维尽量避免平民伤亡。但扎卡维在回信中明确表示,如果本·拉丹不支持他的想法,他就退出“基地”。最终,似乎本·拉丹做了让步。

  2005年11月扎卡维策划在约旦实施连环爆炸。“基地”组织领导人为此感到不安,命扎卡维不再“扰乱邻国”,甚至限制他公开发表言论,要求其只考虑军事战略。其实,约旦事件正符合扎卡维的战略思想:以伊拉克为主战场,向周边“输出”恐怖,把战火烧到西方世界。

  知情人士透露,扎卡维实战经验丰富,地面战斗力强大,更有数千名仰慕者,从世界各地源源赶来。扎卡维2004年宣布效忠本·拉丹,此后一两年期间,他所获得的名头、人员和资金支持以及破坏力似乎已超越本·拉丹。

  周轶君(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