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4版:新知·高考
3  4  
PDF 版
· 2006高考浙江卷
· 视野与国际接轨 作文有思辩色彩
· 试题灵活 简洁稳定
· 稳中渐变 适度创新
· 调动阅读积累 会读书会思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调动阅读积累 会读书会思考
  语文命题严格遵循教育部的《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院制定的《考试说明》。全卷共七大题,25小题,比去年减少一个小题,个别考查“点”出现的位置有所调整,但试卷内容和赋分完全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比如文学常识题以单选形式出现,3分,比去年增加1分,名句默写3分,比去年减少一分。两题相加还是6分;第六大题增加3分,但全卷“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内容仍占28分。试卷知识覆盖面大,难度与去年大致持平。

  试题的总体特点这样概括:重视双基,回归课本;着眼能力,凸现思辩;取材和设题表现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重视双基,回归课本

  第2题至第5题题型常见设题严谨。有的题目取材平易,但要求考生能结合语境作较为精细的辨析,如第2小题“给予”、“给以”之辨,第3小题“宛然在目”与语境的相谐性的考量。有的题目干扰项具有迷惑性,如第4小题A、D两项,有的错项设置较为隐蔽,如第6小题B项。这对考生“双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较好的区分度。第二大题打破了前两年只选自然科学类文章的“惯例”,采用了一篇有关“人类学形成体系”的社会科学类文章,选文和设题与去年相较都更为平易。

  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选择了明代方孝孺的《蚊对》,与课内学习过的《种树郭橐驼传》等课文相类似。该大题4个题目及文言文翻译的答案都能在课内文本中找到根据。名句默写题涉及的诗文,均在课内出现过,这对课内学习基础扎实的考生有利。

  着眼能力,凸现思辩

  作文话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出自《列子》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这段对话在高中第五册课文《人是什么》(赵鑫珊)中出现过,考生应该并不会陌生,因此,审题不会有什么问题。话题富含哲理,所表达的其实是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需要考生调动阅读积累,结合人生实际、感悟思辩。

  取材和设题体现人文关怀

  取材和设题表现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如第1小题,把字音和字形并在一起考查,且设置了较为完整具体的语境,如此更接近日常阅读的习惯。23题是一道开放性较好的题目,这题考查面很广,既考查情境语言的得体与否,也可看出语言的表述能力,同时又能了解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如果考生会读书会思考,做这种题目会得心应手。让考生现场谈自己对被提问作家的某一作品的感受,设置这样的情境本身就基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观。

  话题厚重写作有难度

  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年的作文命题增加了“智性”因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是一个有思辩性的作文题,尽管学生对作文题的理解不成问题,但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思辩能力也普遍不够理想,因此,要深入思考谈论这一厚重的话题有一定难度。另外,两篇现代文基本上都是考查辩证思维能力,作为文学作品的散文的考查重点应该体现文学性。

  湖州中学特级教师 羊刚

  慈溪中学特级教师 黄孟轲

  浙大附中特级教师 吴旭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