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了望
3  4  
PDF 版
· 神奇“天路”之旅
· 七个老人和“宁波一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七个老人和“宁波一号”
■本报记者 陈立华
  今年66岁的顾益中清楚地记得,20多年前的1980年,他设计的太阳能游船在西湖里前行时引起的轰动,因为那是国内第一辆用太阳光做能源的船。

  20多年过去了,早已退休的他又和六位年过花甲的老朋友一起打造出一辆太阳能汽车,当这辆“宁波一号”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稳稳前行五十公里的时候,这群老科技人心中的自豪感和当年一般无二。

  饭桌上的“太阳能计划”

  事情还要从两年前的一个饭局说起。

  那时,宁波的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正在酝酿成立,原来是电子工业局副局长,在太阳能利用方面颇有研究的顾益中也被邀请参加。他去是去了,不过却有个条件,如果光是坐着空谈就退出,要干就要干点实际的。

  到了会上一看,老顾发现都是已经退休了老朋友,有原来的一位副市长,有原来机械局的科技处处长,有原来经委的总工程师……这些老同志原来都是在一线搞科研工作的。

  在会后的一个饭局上,有人就提了建议:“我们这里有搞太阳能的,有搞仪表的,有搞机械的,不如来造辆太阳能汽车吧。”

  话题一出,马上得到了当时一起吃饭的七个老人的一致赞同。于是,这个“太阳能计划”开始启动。

  顾益中被推为项目的负责人,他很快就写了一份项目的计划书,并且还做了一辆十分之一大小的模型车。

  很快,“‘宁波一号’太阳能汽车研制项目”就通过了,市领导还专门拨下一笔经费。七个老人忙开了。

  车速达30公里/小时

  德国产的电池板很顺利地买来组合好了,可顾益中和他的老伙伴们却遇到了另外几个棘手的问题。

  太阳能车有个最基本的要求:轻。否则将付出速度迅速降低的代价。于是,车上的每一部分,都是老人们“淘宝”一般的搜寻出来的。

  比如车子的底盘,最后是把一辆微型面包车大卸八块才挑出了最精干的“骨头”;比如电路系统,是几位老工程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比如车子的电机,是几个老人坐上四五个小时的汽车火车四进上海,才在一家国家重点的电机研究所里找到的宝贝。

  就说看上去最简单的车体吧。原来老顾他们想的很简单,去找厂家做一个玻璃钢的生产厂家做一个外壳就可以了。可一问厂家,才知道如果做到毫米级的玻璃钢,硬度完全无法承担作为汽车外壳的要求。

  这下老顾他们有点犯了愁,又要轻,又要坚硬。可以用碳纤维做车体,可费用却是上百万元计了。百般无奈之下,老顾他们最后出了一招:用铁皮卷成车体,不过厚度要越薄越好。

  后面的整整一个半月,老顾和几位老“同事”们重新操起了铁家伙,他们从汽车制造厂专门请来一位老工人,帮着他们一锤一锤地把车体外壳敲打到了只有0.8毫米厚。

  到今天,顾益中还记得车子第一次上路的那一刻:“松开手刹、推上前进挡,踩下电子油门,车子动起来的时候,我的心里啊,真是说不出的激动。”

  太阳能汽车很顺利地跑了起来,速度表上的指针指向了30公里。“电机的功率是两千瓦,而普通人的两条腿的功率是0.2千瓦,也就是说,搜集起来的太阳能提供给车子的动力,相当于十个壮年人的力气。”老顾很自豪地说。

  期待“宁波二号”……

  今年一月份,这辆长5.2米,宽1.9的“宁波一号”终于骄傲地停到了验收组面前,双人皮座椅,配备音响设备,全车的黄色很是夺目。那天,这辆车很顺利地来来回回开出了近50公里,一切正常。

  上海、宁波等多个专家一致通过的验收评价意见是这么写的:“首次以太阳能为动力,利用现有汽车底盘进行改造,成功研制了‘宁波一号’太阳能汽车样本,为今后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作为太阳能概念车,该车的太阳能电池板双面薄膜真空层压封装技术具有较大推广意义。”

  其实,对于顾益中他们七个人来说,更关注的,并不完全是这份评价颇高的验收意见,他们更希望的,是把利用太阳能来节约其他一次性能源,缓解污染这样一个观念告诉全社会。

  现在“宁波一号”已在一家大学校园里进行展示。有好几个汽车厂家和客户都来探询合作的可能性。“有日本客户说,能不能用这个太阳能车做高尔夫球场的休闲车;有汽车厂的老总来和我商量,说能不能改造成大型小区的交通车……”顾益中说,他也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在关注太阳能车的前景。

  现在,他们在做的,就是进一步探讨降低车辆自重的可行计划,以及把太阳能电池板做到车辆的顶部,从而减少车子大小尺寸,方便上路行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看到改进版的“宁波二号”,“宁波三号”呢!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