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戒毒后,他让“乌烟陈”变了样
· 一名农村干部的分量
· 变电所急排 突发故障
· 老百姓的贴心人
· 感受千年文化
· 只招高考生15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戒毒后,他让“乌烟陈”变了样
本报《别去碰那白魔,惨哪!》一文引出感人故事,读者来电踊跃
  ■本报通讯员 郑晋标 本报记者 柏建斌

  

  “染上了毒瘾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我周围有几个朋友,时常到迪厅high一下,算不算是吸毒?”昨天起,随着本报《别去碰那白魔,惨哪》报道的推出,打进本报热线表示关注的读者越来越多。一名女子的丈夫前段时间被关进了戒毒所,她在电话中说,听别人议论过吸毒,直到自己经历了才知道后果是这样的,“小孩才2岁,要是他爸戒不了,那可怎么办啊?”

  

  乐清市虹桥镇一位读者的来电,完全可以打消这名女子的顾虑。“毒瘾确实难戒,不过我们虹桥镇仙垟陈村有个叫倪建平的,不但戒了毒,还当上了村委会主任呢。”

  来电的顾先生来自乐清市虹桥镇。顾先生说,倪建平40岁不到,因吸毒,1997年1月15日被强制戒毒。从戒毒所出来后,控制不住自己,再次和那些旧友混在了一起,于1998年2月因为复吸被劳教。

  在劳教所里,倪建平下定了彻底戒毒的决心,因为表现好,1999年6月他提前回家。回家后,倪建平自立规矩:与昔日的毒友断绝往来,若有毒友上门找他,则主动进行规劝。就这样,他于2002年12月21日成功脱毒。

  “因为戒毒,使得倪建平意志格外坚强。”顾先生说,依靠戒毒精神,他先把自家的生意办得红红火火。加上他还时常帮助村里有困难的人,倪建平最终赢得了村民的心,被选为仙垟陈村委会主任,2005年换届时,再次当选村委会主任。

  仙佯陈村就是因为吸毒的人员多,在当地被人戏称为“乌烟陈”。“不搞好仙垟陈村禁毒工作,我就自动辞职。”昨晚,记者又联系上了倪建平,他说这句就任誓言仿佛还在耳边。“当时村里的吸毒人员有几十人,如果不让这些人戒毒,经济是上不去的。”倪建平于是日夜奔走,把老的、少的统统动员起来,成立了村老年禁毒协会、妇女帮教协会、青年志愿者禁毒服务小组,还召开涉毒人员和家属座谈会,实行村干部和吸毒人员“一对一”双向选择的帮教模式。这中间,村经济也上去了,于是村里又出资30万元建了禁毒宣传长廊。村里收入由每年1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00多万元。而倪建平自己的厂,年收入也达到四五十万元。

  倪建平清楚吸毒的后果,而自己又是活的教材,证明毒是能戒的。“千万别吸这第一口”,这是他一直提醒自己,同时也是劝导吸毒者的话。有一次,他发现自己的好朋友有复吸的嫌疑,便马上和镇禁毒办人员一起,将其送交派出所处理。这个朋友被劳教以后,他又多次前往劳教所看望,同时又在经济上帮助他的家庭。他说,这4年来,他把2名初吸者和8名复吸人员送进了公安机关。之后,村里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凡村民举报一例在吸人员被公安机关查实的,村奖励500元。顾先生说,仙垟陈村目前在册吸毒人员41人,脱毒13人,实有成瘾者28人。昔日的“乌烟陈”终于变了样。

  记者手记:就在记者截稿时,本报热线电话还是响个不停,一位姓李的读者希望科学家能研究出更有效的戒毒药,能快速而彻底地解除成瘾者的痛苦。又一位记者来电说,他知道一个贩卖毒品的地方,愿意带记者去看看……禁毒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警察一家的事,希望全社会都能天天关注禁毒工作,让毒品彻底远离我们的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