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孔子编订《诗经》,实际上就是在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昨天,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在杭州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讲座时,把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拉来做“非遗”这个时髦名词的代言人。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布后,曾有读者对我省的越剧入选感到疑惑,认为越剧现在生存得挺好,为什么要保护呢?对此,刘魁立以少林功夫为例做了解释。他说,少林功夫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全世界所认知,很多外国人只要看到你穿着中国传统服饰,就会说“功夫、功夫”。但事实上大家只看到了少林功夫的皮肉,它的形体锻炼,而对其中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所以它也被列为国家保护项目。 本报记者 张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