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瞭望
3  4  
PDF 版
· 合肥“炸弹狂人”落网记
· 刘春香:相伴山林40载
· 瞭望导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刘春香:相伴山林40载
■本报通讯员 徐春水 ■本报记者 陈立华
  这是一座被衢州江山当地人叫做“相公文”的大山,半山腰上,一所孤零零的房子里,刘春香已经默默住了快四十年。把这个当年来自于大城市南京的知青牢牢吸引住的,是这里的青山绿水,茂林修竹。

  因为喜欢山,所以进了山

  刘春香坐在家门前的空地上,两条山溪从左右两边潺潺而过,背后是树高林密的大山,轻风吹来,拂动雾霭一片。这位62岁的“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护林员”看上去是如此悠闲,可38年前她刚到江山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一生居然会和大山结缘。

  1968年,刘春香从南京插队来到了江山的大陈公社。一到大山里,其他的知青有的说苦,有的说累,而刘春香却很高兴,因为她发现,自己喜欢这里的山,以及山里淳朴的人。过了两年,她和当地龙潭村的小伙子李泽土成了家,嫁给了山里人,也嫁给了大山。随着丈夫,她搬进了山里,这一住就是快四十年。

  1976年的时候,当地办起了林场,开始在山上大规模种树。龙潭村所处的这片山区,是从江西玉山延伸而来的怀玉山脉的一段,山高坡陡,树木稀疏。当时村里把上山种树当成工作,可以记工分算钱。而刘春香总是最热心的,她在乎的并不是那点分数和钱,而是觉得要让这大山更加漂亮些。

  那时种树,不但要把树苗挑上去,还要担水上去浇灌。生长在山里的当地人爬起山来健步如飞,可这照样难不倒来自于大城市的刘春香,当时她只有八十多斤重,可照样能挑着八十多斤的担子上山忙碌。

  几年之后,树种好了。当时林场有专人在护林,可刘春香却常常在没事的时候也到山上转转:“村里人经常要到山上砍柴,有的人常常很随便地就踩倒了种下不久的小树,我看着真心疼啊。反正自己没事,就帮着他们管管山上的这些树吧。”

  因为不是林场的人,刘春香管山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可她照样一管就是10年。

  山下树人 山上护木

  从南京来的刘春香高中毕业,在村里绝对是个“知识分子”。于是,她就成了村子里的民办教师,教着近三十个学生,一到五年级“全能”。上课的时候,关于树的课文,她总是讲的最多。

  可这位民办教师却没能转正,甚至后来连当老师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耿直的她和上面的一些头头发生了矛盾。

  当时正是80年前后,大多数知青都已经回城,走还是留,对刘春香来说也是个难题。因为丈夫和孩子,她留了下来,陪伴家人,也陪伴这山。

  不过,当时家里却陷入了最困难的时候。1982年分田到户的时候,他们家分到了两亩多地,但要拾掇拾掇这些地,却要下山,走上三十里地。可没办法,一家人的生计,就要靠这少得可怜的土地了。

  苦撑到1987年,用刘春香的话说,事情开始朝好的方向变化了:当时林场看到她这么热心山上的事情,就让她承包护林,一个月50块钱,后来涨到80元。

  这下她对山上的树更加负责任了。“我管着五个山头的600多亩山,那时几乎天天在山上跑,如果哪个地方少了棵树,少了毛竹,我都会知道得一清二楚。”

  后来有一年,要给村里拉电线通电,架线工为了支起电线杆而砍了三棵毛竹,刘春香看到了之后要报上去。当时村里人都说,架线工是为了大家才这么做的,算了吧。可刘春香却不答应:“要用木材,跟我说,我去山下给他们运,可就不能这么随便砍山上的树。”

  老刘夭折的“出山”计划

  时间走到了2001年,一向温和的刘春香有点“恼”了:当时村里不少人家条件都慢慢好了起来,可看看自己在半山腰的这个家,称的上是“贵重家用电器”的只有一台看不清人的14寸黑白电视:“当时想想,还不是为了管这些树,少了很多赚钱的机会。”

  这年,她下了决心,要出山打工去了:“当时我想想自己这样又不是没文化,又不是做不好事情,凭什么这么穷?我还不到60,到城里当个保姆也能赚点钱。”

  果然,她让丈夫李泽土在山里看着林,自己到了宁波在一户人家做保姆,包吃包住,一开始450元的工资,后来做的好,那户人家给她连续涨了三次工资。可一年之后,刘春香还是回到了山里。说起这个,她哈哈一笑:“一方面老公在山里不放心,另外看不到山里的树,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就这样,老刘的“出山”计划并没有坚持多少时间,她又回到了山里。

  其实,这么多年来,要想出山,她走的机会有很多,当年知青返城她可以走,却没走;后来南京的娘家人都帮她找好了城里的工作让她一家回去,她还是没有走;最近在台湾的舅舅让刘春香去高雄帮着操持一个园艺工厂,可她还是没有去……她的三个女儿现在在江山城里工作,每次叫妈妈去住一段时间,刘春香总是只住三天:“三天闻不到山林的味道,我的喉咙就难过,还是住在山里舒服啊。”

  刘春香现在拿着300块钱一年的护林补助,还是这么乐呵呵地和这山这林在一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