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是大学生,一直以来喜欢文学,但是为了家族生意,我不得不去学经济管理,请问如果在20年以后,我在经济领域有所成就,而不是在我喜欢的文学事业上,那我算不算是过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呢?
答:我很希望这位同学在20年以后说“我也喜欢经济,我也爱我所从事的事业”。
我想,爱好可以在工作中慢慢产生,但不一定必然产生。但是一个人想做出成就,其工作和喜欢是关联的。你的喜欢可以转换,或者说你的喜欢可以很丰富,但是20年后你要说成就,你一定是已经喜欢上你的工作、你的新的事业。
从我自身的体验也是如此,我对我的专业是喜欢的,而且是爱的。我已经坚持了18年没有转换任何课题,一心从事否定主义思想研究。所以今天我可以说出一些真正自己的看法,而且这样才是对社会文化做贡献。如果从西方或前人的著作中拿一些观念来跟大家说,我觉得不是贡献,也浪费大家的时间。
问:你说到孩子不理解喜儿为什么不嫁给有钱有势的黄世仁的例子,请问如果黄世仁也爱喜儿,喜儿嫁给他,难道不是正确的选择吗?
答:如果黄世仁也爱喜儿,那黄世仁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黄世仁了。目前作品里他与喜儿的关系是占有与被占有、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
如果黄世仁首先是作为一个男人而不是权势者爱上喜儿,要与大春竞争赢得喜儿的芳心,我认为是可以的。如果我们今天的富有者对喜儿能有真正的爱,这是我很鼓励的事情。因为这时候你是用你的魅力去获得你的爱情,而不是用金钱和权势。
问:现在部分中文系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还没有通读过四大名著,你如何看待?
答:这是普遍的现象,我觉得这和我们社会进入了图像化的时代有关。这不是正常的状况。
我不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看四大名著,但是中文专业的同学最好去读一下,至少要读一下《红楼梦》。如果你看过四大名著的电视剧不去读原著,是残缺的。原著和电视是两回事,你可以通过电视剧了解《水浒传》的情节,但是想了解作品的精髓和艺术魅力,仅通过电视剧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的电视剧是今天的再创作,和当代文学创作一样存在很多问题。
问:怎样对一个12岁的孩子进行完整人生和健康人格的教育?你有好的方法吗?
答:抱歉,我还没有考虑过。在生活中我只是觉得让他体验艰难感很重要。像我的小孩我就是每天让他骑40分钟的车去上学。我觉得最好的社会是有相对匮乏感的社会,而不是处处满足孩子欲望的社会;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制造相对艰难的环境。在家庭生活中,这种设置很重要,但是方法可以因人而异。
另外,从创造性人生来说,我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我不太赞同研究生教育是科研教育,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的看法。学习、消化、认同,以及批判和创造性的思考,是从小学教育就应该培养的,这样,进入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才会批判和创造。不可能大、中、小学是积累知识,然后研究生阶段就会突然进行创造性研究了。
爱,是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逐渐培养“成为自己”、“成为优秀的有创造性的人”的意识,不仅仅用分数衡量孩子,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