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7版:风云人物
3  4  
PDF 版
· 朱熹平:十年磨剑 临门一脚
· 》》》他们眼中的朱熹平《《《
· 庞加莱猜想
· 小城的骄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低调的老师

  突然间,朱熹平成了中山大学里最热门的人物,各大媒体纷纷想要得到专访他的机会。但低调的朱熹平却婉言谢绝了大多数媒体面对面的采访,他只是对中大校长黄达人教授说,完成这一证明,是国际数学界许多数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的团队只是完成了“临门一脚”,过多宣传个人不客观。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说,朱熹平一贯是低调的,他一直认为,完成这一证明,是国际数学界许多数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科学研究都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进行的,过分宣传小单位或个人的贡献,是不客观的。数学界有个很好的传统,联合发表论文时,总是以字母为序的,这说明在学术的研究中,是承认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贡献的。

  朱熹平的低调作风,熟悉他的人都已经习以为常。朱熹平指导的数学和计算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顾会玲说:“上次他获第三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最高奖——晨兴数学奖时,我们也是从师兄那里知道的。他对获奖的事情从来不在人前提起。”

  朱熹平的学生说,朱熹平从数学楼到家走路只要10分钟,但就连这10分钟他也要用来思考问题。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告诉学生,他最快乐的事情往往是在回家的路上想到了一个重要命题的论证,或是在洗澡时突然顿悟到某些一直都没有想通的问题。

  朱熹平对学生的指导超乎寻常地耐心。他要求自己一定要带本科生的课,有时为了鼓励学生多提问,经常在课堂上讲数学家的故事激励他们。他告诉学生,数学家也会常常提一些可笑或很简单的问题,关键是“不要怕问”。只要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问他,他都会不厌其烦地讲到学生听懂为止,尽管那个问题可能在他看来是多么幼稚的问题。

  淡泊的学者

  “在我看来,几何分析的开创者——丘成桐先生是我最敬仰的前辈之一。我的成功转型得益于丘先生。可以说,是他给了我灯塔般的指引。”朱熹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这样说,“1997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我第一次与丘先生对话。为了这次对话,我足足等了5年。我是以5年的积累,换来了一次与丘成桐对话的珍贵机会。可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对话一谈就是20天。这20天是扎扎实实的20天,上下午连轴转,没有停顿。”

  在这次对话的过程中,朱熹平对丘成桐“倾其所有”地讲述了在这5年里所掌握的一切,丘成桐则鼓励他研究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开创的Ricci流,这就是庞加莱猜想的解决框架。从那次对话后,朱熹平开始真正接触庞加莱猜想。

  丘成桐这样形容朱熹平:“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研究中,他觉得在中山大学做研究很愉快,可以专心致志,他对名利看得很淡,不拿钱没关系,不做院士也没关系,认为最重要还是要拿出真东西。”

  在攀登庞加莱猜想这一高峰的途中,朱熹平和他的团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与失望。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远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连串的。但朱熹平一直抱有这样的心态:把失败看成常态,把成功当作偶然。在破解庞加莱猜想的近10年里,他从未给自己定下任何目标,只是沿着这条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2005年9月底,受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邀请,朱熹平到哈佛呆了半年,每星期为教授们讲三个小时,从头开始,一点点讲,把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过程讲得清清楚楚。丘成桐说,朱熹平在哈佛的半年哪里也没去玩,很用功,天天做研究。“哈佛大学教授们认为他很实干,我也很欣赏这种实干精神。”

  丘成桐说:“今年初,一位MIT(麻省理工学院)的朋友跟我说,他对朱兴趣很大,问他有没有兴趣留在美国名校当教授,薪水多,名望高。他不加考虑,摇摇头。这件事朱熹平从来没在我面前提过,正因为如此,我觉得他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