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国平
本报讯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近日,新华社援引英国媒体的文章,报道了英国学者破解“鸡和蛋”这一自古以来一直困扰着人类的认知问题。消息一出引来许多读者反响,给人们茶余饭后平添一份谈资。读者李磊却兴致所至,一番冥思苦想,与记者探讨起他的关于“鸡和蛋”和思考,从宏观的角度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论证,进一步论证了英国科学家的观点。虽然是草根的见解,又着力不多,但分析的角度新颖,听来颇有新意。
英学者依据遗传学原理
要了解草根的见解,先得了解专家的论证。
英国科学家得出“先有蛋,后有鸡”这一问题的惊人结论出现在上月底的英国多家报纸上。得出这一结论的是英国诺丁汉大学进化遗传学专家约翰·布鲁克菲尔德教授。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攻克这一“难题”。根据遗传学原理,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不发生改变。因此,在史前时期,第一只进化为我们今天称之为鸡的生物一定曾以胚胎形式存在于一个蛋中。
布教授认为,鸡蛋内有机体同将从这枚蛋中孵出的小鸡有同样的DNA。“所以,对于鸡这一物种而言,首先出现的活体就是第一个鸡蛋,”他说,“我因此得出如下结论:先有蛋。”
李磊说:“布鲁克菲尔德得出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述遗传学原理。我作为一个钱报读者看到这个论证后,想换个角度加以补充。”
并非是自然科学问题
李磊说,解答该问题为什么会觉得难,其实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个自然科学的问题,它有“诡辩艺术”和“自然科学”的两重性。李磊分析,大家为什么会争论不休,是因为该问题已经嵌套了不少小问题。所以它的答案就不唯一,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可能会不同,这是诡辩的天才给众人设的一个密码。以为一个进口只能有一个出口,不知“狡兔也会有三穴”。
不用DNA的解答
李磊一番滔滔认知理论的讲解,让记者听得费劲。然而话锋一转到“先鸡先蛋”分析上,让人渐渐明白一二: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所谓的难题,其实依靠逻辑思辩和常识推理就能解答,它考查一个人观察、比较的能力,更像一道智力测验题。
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的现象本身就包含了科学道理,并不一定要学了什么DNA理论才能判断的。其实问题经剖析之后并不复杂,因为这个问题最后会是先后的判断题,而先后顺序不外乎几种可能,把各种假设都进行推理,如果推导过程中与事实发生矛盾,那这个假设自然是不成立的。
李磊诠释了他的论证,他分析,根据考古化石发现,爬行动物是出现在鸟类之前的,而且恐龙就是产蛋的卵生方式,无论从过去的化石和现在的生物现象上观察,比如:蛇、鳄鱼等爬行动物都是产蛋的,这和远古的生物也是存在联系的。所以蛋这种形态在爬行动物时就已经有了,那么蛋出现在鸡之前。
李磊又通过横向的比较解释,他说现实中蛇产蛋,鳄鱼产蛋,鸵鸟也产蛋,孔雀也产蛋,为什么同样是蛋,最后破壳时形态各异。假定的解释是破壳的那一时刻突变出来的,即“鸡在先”的观点。根据实验证明,在胚胎时期任何物种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这在中学生物课本中的胚胎图片对比中是很明显的,而且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在整个胚胎时期就反应出来了,并不是在破壳时的那一刻。显然“鸡在破蛋那刻的突变”观点与现实中胚胎形态的差异发生矛盾,这种假设根本无法成立。而只有蛋的本身差异才能解释破壳时鸵鸟、蛇、鳄鱼形态差异,而且也应证了胚胎时期的差异问题。即是蛋本身的差异决定了破壳时生物形态的差异,那么答案就是蛋在先。
宏观微观求证异曲同工
李磊的分析从认知理论角度证实了一个“千古难题”。他说,这并不奇怪。因为宏观现象和微观现象都是客观规律的体现,两者是统一的。只不过是研究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没有精密的仪器来观察微观世界的情况,人们可以从宏观的多个角度来进行证实或否证,排除那些与实际不符的假设。29岁的李磊,杭州人,称自己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但对认知研究及智能开发很有兴趣。他说,即便在我们的已知领域,还依然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