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6年就来过杭州了。”说着一口流利汉语的白夏先生,是法国全国科研中心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主任,从事中国研究40余年,白夏是他的中文名字。
作为一位“见证”了30年浙江发展的外国学者,白夏先生对这次“连线浙江2006”活动充满了期待。15日抵达杭州后,白夏先生就按捺不住与西湖久别重逢的兴奋,想着同30年前一样泛舟湖上:“杭州的变化非常大,但西湖美丽如故,并且更美了。”
钟情白墙黑瓦
“连线浙江2006”的采访车飞奔在宽阔的杭金衢高速公路上,白夏不由感叹起来:“1995年,我从杭州出发到温州去。那时没这么好的路,我足足颠簸了12个小时。”而现在从杭州到温州有了浙江省内最长的高速公路——全长367公里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只需4个小时就可以到温州了。
虽然白夏先生几乎每年都要来中国一趟,但在他的眼中,许多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却依然“无法理解”。比如,他觉得现在好多民居样子十分“奇特”:那些房子都有“欧洲教堂式”的尖顶,尖顶上还竖有一根长长的金属杆,杆上还装饰有银色的大钢球。“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从上海过来,一路上都可以看到这样造型的房子。我特别想见那个率先造出这种式样房子的人。”
比起这些民居,白夏先生显然对传统的江南建筑更感兴趣。一路上,他指着一些我们看来很老旧的黑瓦白墙的民居说:“这才是江南民居嘛。”
关注浙江企业
17日行程的第一站,是位于杭州萧山区的万向集团。但是白夏先生对与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先生的座谈“有些不满足”:“与鲁冠球先生的座谈太仓促了。我很幸运,鲁先生回答了我提出的一个问题。可好多同行的记者就没这么幸运。”
“我特别关注万向集团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如何成长壮大的生动细节。我问鲁先生,他的企业里有没有规定本地职工和外地职工数目的比例。鲁先生告诉我,他们在招聘职工时不考虑本地与外地的分别。我非常赞同浙江企业的这一做法。”
收藏中国小人书
“不过,鲁先生的普通话确实非常难懂。我从1965年开始跟着中国老师学中文,甚至能听懂上海话。但他说的话我还是没能完全明白。”白夏有些沮丧地说。
座谈会开始前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细节,鲁冠球的“创业小人书”成为了外国专家和记者“争抢”的对象。白夏也“抢”到了一本,他在记者面前得意地翻看着里面的内容,喜形于色:“它的内容非常有意思。我收藏中国小人书,《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有。现在又多了一本。” 本报记者 方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