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乌鲁木齐专电 市场竞争的硝烟会激发潜力,但是少数过了头的行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显现。为了搏取眼球,各出版社挖空心思、语不惊人死不休,意欲在市场的大蛋糕上分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手段真是无奇不有。
土匪的“分配学”值得学习?
经济管理图书一直是很多出版社一拥而上、风生水起的“宝地”,此次全国书市上经济类图书少说也有上千种。有的出版社为“独辟蹊径”,竟然推出了《向土匪学分配》、《向海盗学激励》的图书。《向土匪学分配》以龙虎山的百年土匪山寨为例,解剖土匪的分配制度,以为今用。“不能把肉分到最应该吃它的人的碗里,龙虎山的山寨明天就会被官兵攻破。”这是书中突出引用的“负责后勤的老土匪李民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书中没有指明龙虎山所在的确切省份,面对记者询问,该书责编支支吾吾的回答令人一头雾水:“书中所写的事是真的,但这个‘龙虎山寨’是作者杜撰、虚构的。”一位读者摇着头说:“难道要把每一个员工当成土匪?一个虚构的土匪山寨的分配方式是最科学、最先进的?简直匪夷所思!”
给书名加点暧昧的料
看到《男性要解放》这个很有煽动力的书名,很多男士都放慢了脚步,饶有兴趣地翻看起来。“可能是为大男子主义说话的吧!”这是这个书名带给人的第一反应。
可实际上这本书的主旨恰恰相反,要求男人放弃父权所带来的权力和既得利益,尊重女性,从而实现男性和女性和谐相处。书中闻所未闻的“男性解放学术沙龙”便是推广这一堆生涩拗口的理论的。“之前有一本《女人味》卖得不错,所以我们又想出一本男性的书了。”这是出版社的回答。
夸张也是一大手法。比如某出版社的《佩里孔的承诺》封面就打着:“28天让你年轻10岁”的字样,以期让人怦然心动。类似耸人听闻的表述,在书市上司空见惯。
《兄弟》《姐妹》一个不缺
图书撞车、跟风现象没有改善,反而越发变本加厉。全国书市上,书名相似、面目雷同、内容大同小异的书比比皆是,不知是否应该慨叹出版人的缺乏想像力。
相邻的两家展台,你树着《亲情记忆——母女两地书》的大幅广告,我的《给女儿的39封信》不甘示弱地迎面而立。没走几步,又撞上另一出版社放得极大的《根与叶的絮语——安克慧母子家书》封面。记者特意询问了一下,3家出版社都声称自己的创意在先。
特别有意思的是,有出版社推出长篇小说《姐妹》,试与余华的畅销书《兄弟》一别苗头。
还有那些似曾相识的书名如《谁动了我的男人》、《谁动了他的感情》、《我为网狂》等一大批图书,都是跟着一些畅销书的“风头”。一位出版人说,光是类似《达·芬奇密码》的《某某密码》就已经出现四五本了。
某出版社的李副社长说,现在出版社最头疼的就是策划选题,为此可谓挖空心思、伤透脑筋,琢磨全国人民的文化需求。“但是你琢磨,人家也琢磨呀,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人都在琢磨,所以你想到的,市场上有了;你没想到的,市场上也有了。”但这不能成为跟风的借口。
本报记者 陈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