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在浙大城市学院钱报组织的麻辣新闻谈版会上,我再次与身高不足1米、架着眼镜、穿着牛仔裤的黄如方对上了话。
“1米老大”北京就业
“今年你从广告专业毕业了,到哪儿高就呢?”
“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是一个艾滋病的研究机构。他们帮我找好房子,还要为我定做办公桌椅,这样的热情实在没有办法推脱。”
“这样也不枉你在大学里担任红丝带协会会长了!”
“是的,我会一直研究下去。现在我专门在做大学同性恋调查,还申请到了2000美元研究经费。22日我就要出发去北京报到了。”
“月薪多少?”
“3000元左右。比杭州大学生就业的薪金高,但在北京这点钱还要租房、吃饭、交通,挺紧的。”
“是呀,在北京打拼,高人多能人多,你有很多挑战啊。”
黄如方点点头。他这辈子碰到的挑战还少吗?大学4年,他是一路豪情万丈地走来,目标明确,永不后退。
“几个星期前,我去哈尔滨几所高校和宁波理工学院作了关于艾滋病和社团建设的讲座,我也在学校有一次个人回顾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师长,也算是给自己大学里的折腾做个回顾。”
身边有一帮朋友
2002年9月,从台州到城市学院入学不久的黄如方正与同学一道在食堂就餐,那里凳子离地的高度差不多就占去了他身高的一半。一位老师关切地上前询问:“你妈妈怎么没来陪你上学啊?”
很多人最初记住他,往往是因为他异乎寻常的矮小,和他时刻保持的惯有微笑。但是很快,你会找到新的记住他的理由:省级优秀学生社团“红丝带”,他是骨干;去河南艾滋村,他是发起人;在学校附近开店,他颇有经商之道;旅游、摄影通通是他的爱好;身边还时常围绕着一圈朋友。
朋友中,亲切者称呼他“小方”,年纪小的称呼他“老大”,最近还多了个全新的名词“大佬”。
乐观、开朗、执着、努力……这是别人对他的描述,但小方却给自己“偏执”二字。
对于他的偏执,我早有耳闻:一天,有群校园记者兴致勃勃地跑去采访,当时小方面对艾滋病常识几乎为零的他们,开门见山便予以回绝,“你们要先了解一下(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有关活动),否则我不会接受采访的!”
“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好,他的执着有时更是一种顽固,有些看来不可能的事情,他总会想尽办法让它实现。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他总是乐于挑战各种难度,但是最后无一例外地都成功了。”小方的一个朋友曾这样向我介绍他的“偏执”。
大学给他生存能力
18日上午,城市学院的毕业典礼上,一群穿着学士服的大四准毕业生们忙着拍照合影,于是我们很自然地聊起了毕业和择业的话题。小方告诉我,城市学院给了他很多东西。
“学校的生活很自由,除了上课,学校不会限制你的时间,所以就给了每个人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校里活动又多,你有什么能力,就可以毫无保留地去展现,所以只要用心,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真正适合去做什么。”
小方曾经开过一家小饰品店,一家服装店,亏亏赚赚的,现在他又和朋友一起在小和山折腾起了一家叫做“榕树下”的旅馆。朋友说他从来就有喜欢走在别人前面的习惯,而他也说,自己去做生意没想过要赚多少钱,只是想早点为自己未来做准备——一旦当你把自己放在经营者的位置上,你就不再是一个学生,你必须像一个社会人一样去生存,去和人打交道。
他的内心没有阴影
在很多人眼里,小方的事业是一个弱者从事强者的事业。但是小方不以为然:“我从小在关爱中长大,我最大的胜利就是没有任何心理阴影,别人能够给我关爱,我同样可以把这样的关爱传递给我所关心的人。”
“我希望永远做个快乐的志愿者,终生关注这项特殊的事业。或许即将展开的职业蓝图已经和当初的意向有了不同,但至少它也是我感兴趣、喜欢做的事情之一。我要为中国的艾滋病宣传开创一条新路。”这几天,正打铺盖整行装的小方颇有一展豪情的架势。
本报通讯员 王薇/文 李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