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9版:天下·面孔
3  4  
PDF 版
· 佐利克正式宣布辞职
· 小泉 任期将满 “聚”得少了
· 英93岁老记笔耕不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英93岁老记笔耕不辍
  英国新闻界资深“笔杆子”、93岁的威廉·迪兹本周将迎来从业75周年的纪念日。他所供职的英国《每日电讯报》19日刊文,介绍这位长寿而多产的业界老前辈。

  生活所迫 退学当记者

  迪兹出生于肯特郡一个地主家庭,家境本来还算富裕,迪兹也进入贵族学校——哈罗公学学习。但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迪兹家,父亲破产,迪兹不得不退学谋生。

  当时,迪兹迫切需要一份工作养家糊口,通过叔父的关系,他找到了《晨邮报》的记者工作。第一天上班时,年轻的迪兹十分紧张,需要祖母陪同坐公共汽车到伦敦都铎街的报社报到。

  不过,迪兹很快展露出优秀记者的天赋。1931年前,刚满18岁的迪兹撰写了人生第一篇新闻报道。当时,他负责采访一名号称会变“绳子戏法”的印度魔术师。迪兹发现,整件事情是一个骗局。他的这篇处女作得到报社编辑的赏识,上了第二天的版面,占据一个竖栏的7段。

  事业新高 战地写新闻

  真正让迪兹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是1935年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现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对于记者而言,这场战争让他们相当郁闷,因为他们远离真正的战场,只能呆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根据政府新闻公报尽可能地把报道写得生动有趣。

  那时的迪兹比大多数被派往亚的斯亚贝巴的记者都年轻,他的文章也更少落入俗套。他最有名的一篇报道这样描写:忠于海尔·塞拉西皇帝的当地部落武装挥舞着长矛在月光下行进,为了在意大利人面前“隐身”,他们脱光衣服……

  《晨邮报》很喜欢这篇报道,以“阿迪格拉特(地名)被裸体武士重新占领”的通栏标题刊登了特派记者迪兹的这篇报道。

  这场战争还从另一个方面使迪兹扬名——他带去了7大箱行李,总重量达250公斤。这一细节被英国著名小说家伊夫林·沃写进了他的小说《独家新闻》。

  一度从政 难舍老本行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迪兹的记者生涯中断了6年。他在英国皇家步枪队服役,并因在纳粹炮火下救助伤员而荣获一枚军功十字勋章。

  1945年二战结束后,迪兹回到报社。迪兹加入《晨邮报》6年后,该报即被《每日电讯报》收购。二战后的30年里,迪兹一直效力于《每日电讯报》。

  1950年,迪兹当选阿什福德选区的保守党议员,后来曾在麦克米伦政府内担任

  过2年不管大臣。不过,尽管政治不时“入侵”迪兹的生活,新闻始终是他的初恋和最爱。

  1974年,迪兹放弃了阿什福德选区的议员职位,重新回到《每日电讯报》担任编辑。

  老骥伏枥 高龄笔耕忙

  如果说迪兹喜爱新闻胜过政治,那么他喜爱记者工作胜过编辑。从报社编辑岗位退下来后,迪兹重新开始到世界各地采访。

  他曾浓墨重彩地描写过菲律宾前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的故事,还于2001年采访印度古吉拉特邦地震灾区,并在采访过程中轻微中风。

  迪兹还把采访与慈善工作结合起来。他与已故王妃戴安娜合作,推动人们对地雷危害的认识。戴妃去世那天,迪兹写的悼念文章被认为是《每日电讯报》历史名篇之一。

  21日,迪兹的朋友将为他举办从业75周年的庆祝活动。不过,迪兹本人却对这样的活动不“感冒”,因为他更愿意被看作是一名仍在工作的普通记者。徐海静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