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文弱女子,每个人的心里却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4个人的酸甜苦辣,分给每个人,都有了乘以4倍的人生体验。
4个人的腾飞梦想,每个人大步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考研胜出——
邱萍,杭州萧山人,2002年高考596分,进浙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年考上北师大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
王美君,嵊州人,2002年高考622分,进浙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6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学硕士。
王晓莹,武义人,2002年高考591分,进浙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6年考上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
沈君莉,杭州人,2002年高考595分,进浙师大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年保送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学及应用语言学。
这4个清丽的女孩,4年前都因为一两分之差或志愿填报不当,没有进自己心仪的大学,而是第二志愿被浙师大初阳学院录取。在一个学院,同处一个寝室,4个人早早立下了考研的志向。
大一新生还没从高考的被动应战中解放出来,4个人对专业选择都没有明确的兴趣爱好,幸亏初阳学院的特有机制,一年以后该院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
于是,邱萍和沈君莉选了汉语言文学,因为它属于人文学院,很多课和考研专业的课程有交叉或者可以选修,比如,邱萍喜欢西方电影史、广播电视导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沈君莉喜欢应用文学等。王美君和王晓莹都选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法政学院,可以选修经济学课程和高等数学等课。
大三的暑假正式备考,4个人天天同进同出,上完课就在考研教室学习。学到晚上10点半,经常是管教学楼的大伯来赶了,一起回寝室休息,步调很一致,卧谈的内容也基本上与考研相关,互相鼓励,公共课互相交流信息;一个人在网上查到资料,大家分享;校外的数学、政治辅导班,都一起去上。
今年3月初,4个人一起在网上查考研分,同一时间知道初试的成绩,都考得很好。王美君考人民大学超过该校录取线84分;邱萍超过北师大录取线54分;王晓莹也考上了厦门大学的公费硕士研究生。
期间,沈君莉提前参加上海师大的保研考试,被录取了,但她依然和大家一起从考研寝室到考研教室,一直并肩战斗。
邱萍说,回头看,考研过程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次成功调节,比如承受压力的能力,抵挡诱惑的能力。更关键的是,碰到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 本报记者 张谷风/文
本报通讯员 刘修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