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招生季节,山西传来令人心痛的消息:儿子考出好成绩,反而将父亲“逼”上绝路在教育产业化洪流的吞噬之下,面对来势汹汹的“学费盘剥”,孤单无助者只有以一死来求得解脱了。当财富成为分配教育资源的惟一砝码,穷人为学费走上不归路的惨剧肯定还会一再上演。
6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说,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招生放弃了面试,其教务长、校长助理苏基朗教授说,“我们要把机会留给人才,不能让财富因素过分地影响人才的培养。”“取消面试是一个反思。我们希望尽量做到机会公平,不能因为面试把大部分人排除在外。我们要给更多人,尤其是家境贫困的学生以机会。我们是办教育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一生。那些小地方来的穷学生,他们的一生会被我们改变。因此,把资源投到这里最有价值。我们的原则是平均分配,把机会尽量平均地分配在各个省。这样,对比较穷的孩子来说,就会多一次机会。”
只有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体的求学权益,才能营造出平等和谐教育生态,这也是香港中文
大学何以要把“希望我们的学生学会对人、对社会有关怀、有贡献、有责任感”作为教育终极目标的原因。可如今内地大学的学费,极大突出了商业性和赢利化,使教育应具有的公益性、公平性和人文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以至于“学费杀人”悲剧屡屡发生,这等于令教育这个强国富民的“起点”,转眼间成为一种逼贫致死的“终点”了。如此“读书致贫”乃至“致死”的“凶兆”,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投上不祥的阴影!
古训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曾提出“要建国,先要建民,要强国,先要强民、要富国,先要富民”的主张。曾当选为国际平民教育促进会主席、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特别顾问的晏阳初,还提出了“除天下文盲,作世界公民”的豪迈口号,指出人类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那么,国民是否有条件获得知识和接受教育,自然也就成为衡量其是否具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的标尺。正如晏阳初所说,世界上最基本的要素不是黄金和钢铁,而是“素质更好的人民”。可“学费杀人”的严酷现实,带给我们的却是忧患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