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翼 本报记者 王丽
老杭州都知道,20多年前,在杭州河坊街有一家名叫“宓大昌”的旱烟店,专营各类旱烟。它的创始人宓庄晓曾名扬天下,被称为“杭烟”鼻祖。“我曾经见过宓庄晓的墓表,家中还藏有这块墓表的拓片呢。”杭州翠苑三区的翁运凡师傅给本报打来了电话。
昨天,“钱报老底子采风团”的第五站,就是翁师傅所在的杭州翠苑三区社区。
20年前偶遇宓庄晓墓表
翁运凡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自己去慈溪出差,途经冯家新桥村时,一块躺在河边埠头上的长方形石碑引起了他的注意,好奇的他上前一看,发现石碑上刻着:宓彰孝(彰孝字允和,别号庄晓)墓表,太仓唐文治撰,吴兴沈尹默书的字样。翁运凡这才明白,这是一块纪念杭州老字号宓大昌旱烟店创始人宓庄晓的碑文。
“当时我就被墓表内涵强烈吸引,流连忘返。觉得如此瑰宝,弃之散地,任凭雨打日晒,水霜磨蚀,还被村民当作坐卧之所,妇女洗衣的石板,实在可惜。”由于沈尹默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回到杭州后,翁运凡念念不忘此事,就于1988年10月在北京的《团结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沈尹默书法作品的文章。或许慈溪的有关部门看见了此文引起了重视,就把那快躺在河埠头边的碑文收藏到了任佳溪灵龙宫内。然而更巧的是,时隔20年,在2000年,翁运凡的儿子在杭州收藏品市场上又惊奇地发现了碑文上文字的原始拓片,兴奋的翁运凡老人立刻将它收入囊中,一直珍藏至现在。
1980年“宓大昌”歇业
记者见到了这张拓本,字迹极其清晰,翁师傅告诉记者,因为风雨侵蚀,那块墓碑很多地方都已经破损,而这张拓片的文字如此清晰,很有可能是从宓大昌店的后裔那儿流出的最初的拓片。“这是研究宓庄晓身世的第一首资料,说来真是缘分啊。”
后来,旱烟逐渐被卷烟取代,1980年1月“宓大昌旱烟店”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