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他曾经在高速路上狂奔,他经常被“你是一个废物,去死吧”的幻听折磨……年过四十、数度进出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肯恩·史迪最终借助医药科技的发展,凭着与内心恶魔不懈作战的勇气,终于康复,不但结婚成家,还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创办了美国著名的心理杂志《纽约之声》。这个感人的故事在“亚太精神科专家高峰论坛”上播出,引起与会专家的热议。来自各地区的精神病学专家就如何克服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挑战,实现精神病患者重归社会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重返社会生活成为治疗目标
精神分裂症有“精神癌症”之称。会上中外专家普遍认为,导致精神病频繁复发的根源之一是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缺乏良好的医患沟通,没有自制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即使拥有良好的药物,也无法康复,更别提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了。
据卫生部统计,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约为1600万,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杭州登记在册的精神疾病患者有38968人。杭州即将出台的精神卫生条例中规定:该类患者病愈后,在入学、应试、就业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让患者重返社会生活,成为此次大会医学专家的共识。由于传统治疗技术会让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较多的副作用,无法与人正常交往,但会上传递的最新消息无疑给我国的精神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来自澳大利亚的精神科专家Tim Lamber教授对肯恩·史迪的经历作了精彩的点评:众多的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像他一样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而他们与别人不同的只是,每两周接受一次长效新型药物的注射。来自香港特区的精神科大夫介绍了新一代的治疗方法——将借助社区卫生力量,使患者就诊更为方便,从而开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新里程。
76%分裂症患者没有坚持服药
来自上海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何燕玲教授向到会专家介绍了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调查结果。调查表明口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最大缺陷是绝大部分病人无法坚持治疗。该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展,向患者、家属及医生三方提供问卷。三方调查综合统计: 病人曾经忘记服药的比率竟然高达76%,也就是坚持治疗的患者比率仅为24%。
“就这个疾病来说,漏服药是治疗的最大障碍。”何燕玲教授说:“长期的药物治疗容易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频繁的漏服药物必然导致病情复发,甚至恶化。”她认为:“新药的研发和应用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有效途径”。何教授介绍,采用世界先进的微球体专利技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将更安全有效,年内将在我国启用。
本报记者 谷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