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读书
3  4  
PDF 版
· “借读生”仅30%成功 “攀高枝”非灵丹妙计
· “王老吉”百万助学金 全国寻找280名优秀寒门生
· 下课了,做瑜珈
· 未出校门已成辅导员
· 大学生报名者已有二千六 百名学生落实了实习岗位
· 18岁,成为高级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6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借读生”仅30%成功 “攀高枝”非灵丹妙计
教育界人士反对非理性择校
  ■本报记者 沈伟红

  

  本报讯 借读、挂读、择校……虽然今年杭城的中考录取工作还尚未开始,但是许多家长却已经开始为孩子寻找“挂读”的学校。

  为什么家长们要放弃原本能够正常就读的学校,转而去投奔既费钱又费事、而且还没有正式学籍号的借读学校?借读真能够为孩子“借”到高考的东风吗?

  其实,“借读”的这种特殊的求学方式已经存在多年。但是它究竟能够为同学的学业进步带着多少收益,似乎家长和孩子都心中没底。

  “家长意志”导致借读失败

  昨天,杭州源清中学校长张伟韬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对比数据。2003年,原本通过中考已被源清中学正式录取的20名同学,由于各种原因申请去其他学校借读。今年,这批同学在外借读三年后参加高考。但是,从他们的高考成绩看,借读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在这20名同学中只有30%的同学考到了第三批录取分数线,而今年杭州源清中学的高考第三批上线率已经超过60%。而且,这批去外校借读的同学当年的中考分数基本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借读”的效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杭城各所高中目前都有数量不少的借读生,相当部分的家长们出于“攀高”的想法,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更优秀的群体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为了撑“面子”,想尽办法要让孩子“借”进重高。

  但是,真正应了“拔苗助长”的教训,许多孩子反而学“蔫”了。

  自信心受挫,得不偿失

  曾有一名男生,他高一就读的是一所省二级重点中学,期末考试拿了班级第一名。“这证明我的儿子在学习上是有能力的,现在他需要有更好的教育环境。”这位男生的父亲就想方设法把儿子送进杭城某所一级重高就读。虽然男生依旧很努力学习,但是他在借读学校的排名却非常不理想,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都排在全年级倒数三十名左右。最终,他的高考成绩也仅仅是上了三本线,而高一时排名在他后面的同班同学高考成绩都高出他50多分。

  这样的事例,记者听到不止一个。有一位在普高就读的女生,高一和高二年级都排在全年级第五名,是学校重点关注的“种子选手”,但是这个女生在高三时毅然转到一所重点中学,希望能够有所突破。但事与愿违,从今年的高考成绩看,她的名次非但没有进步,反而落到了年级第12名。

  借读失利,原因何在?

  很多从事一线教育的专家说,许多学生在过于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信心,这是失利的关键原因。当学生在一个群体中排名居于中等偏上的位置时,学生比较容易建立自信,这还能够激发他学习的主动性。而借读的动机则恰恰相反,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学生面对超越他实际能力的激烈竞争。

  中途转校的借读学生,则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借读影响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虽然并不为家长们所重视,但其实却深深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感受。在现实情境中,如果借读生和同班同学发生冲突,比较容易受伤害的恰恰是借读生,所以一线教师提醒家长要对孩子的同伴关系给予足够的关注。

  家长们究竟应该为孩子选择怎样的高中生活?当然是一所合适的学校,让孩子的高中三年学得如鱼得水。目前,杭城的各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家长应该从这个角度来替孩子择校,可能会成效更明显。

  “让能走的孩子,走得更稳;让能跑的孩子,跑得更快;让能飞的孩子,飞得更高。”那么,在即将开始的今年中考录取进行时中,但愿家长们能够为孩子做出一个更理性的选择。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