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燕
贾建平,湖州南浔区人民法院审判员。2000年,调到少年庭从事少年刑事审判工作至今,推行判决书“法官后语”,创建了1个帮教网络、3个帮教基地和“贾建平爱心帮教基金”,开通“法官妈妈”网站和“法官妈妈”热线:0572-2052661。
2006年,被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2月20日,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模范法官。
昨天,“法官妈妈”贾建平在杭州接受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授予的“全国模范法官”、“人民的好法官”荣誉称号。
贾建平今年53岁,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说话声音特别洪亮。
2000年,她开始专职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6年来审结各类一审刑事案件700多件,近一半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无一件错案。
她不断摸索未成年人心理特点,总结出一套“爱心工作八法”,教育、感化、挽救了一大批失足青少年。
关键时候更要拉一把
在贾建平审理的案子中,有个叫小伟的少年。小伟犯罪时只有17岁,当时家里除了一个70多岁的奶奶,还有一个领养的妹妹,特别贫困的家境使得生活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了小伟的身上。
小伟最终被判了缓刑。缓刑期间,贾建平三番五次去小伟家里,帮他在附近工厂找到了工作,还经常买了东西照看小伟的奶奶和妹妹,并包下了小伟妹妹这两年的学杂费。
然而,不争气的小伟,又因盗窃入狱。入狱后,小伟很内疚,给贾建平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进狱后,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你,我对不起你为我所做的一切。”
“说实话,小伟的再次犯罪,的确让我生气。但在关键时候,我们绝不能推他一把。”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她给小伟回了信。
收到回信,小伟哭了,他说:“也许我不配,但我还是想轻轻地说一声:法官妈妈,请你一定相信我。”
家长们的义务110
“贾法官真是热心,我与她素不相识,但为了我儿子,她花了不少心血。”湖州下岗工人吴女士说。
吴女士下岗后忙于找活干,对于16周岁、初中毕业的儿子小明疏于管教。儿子迷上了上网,经常泡网吧。第一天,为了这事,吴女士骂了儿子几句,结果第二天,小明就出走了。吴女士心急如焚,向公安局报案一时没消息。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贾建平打了求助电话。
“当时,我打这个电话很不好意思,觉得与贾法官素不相识,儿子又不是犯人,找人又不是法官的事,所以没抱太大的希望,只是想找人倾诉一下。但贾法官利用平时的工作关系,向公安局、派出所打电话,帮我一起找小明。”
“小明终于找到了,我不知道怎么感谢她,为了我这个根本不认识的人,她都这么热心,何况其他人呢?”事后,贾建平主动喊小明来法院,参观未成年犯的庭审,对小明进行法制教育。
布鞋和笔记本
在贾建平的办公桌下,有一双女式布鞋。同事说,贾建平膝关节积水,路走长了脚就会痛,可她还是闲不住,一有空就做家访,像这样的布鞋不知道穿破了多少双。
一次,缓刑犯小欢的妈妈打电话说小欢不知去哪里了。贾建平打的赶到几十里外的小欢家里,到了村口,司机看路又窄又颠,不愿往里开。贾建平下车后往村里赶,一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小欢的妈妈看着贾建平红肿的脚踝,愧疚得不得了,她转身从屋里拿出一双布鞋来:“贾法官,看你脚肿的,如果不嫌弃,就换上这双布鞋吧,这是我自己做的。”
常年陪伴贾建平的还有一本小笔记。每次她到学校上法制课时,只要打开笔记本,贾建平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贾建平担任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的学校的学生情况,学生最容易模糊的问题,最容易犯错的问题,最关心的问题……既有数据,又有图表,绝不亚于老师上课的笔记。
“法官妈妈”今年的愿望
今年,贾建平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能多发点奖金,她会把奖金充实到“贾建平教育基金”,用于少年缓刑人员职业技术培训;二是为刑满释放的就业人员再作努力,替他们寻找就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