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1版:新知·读书
3  4  
PDF 版
· 走近数学人 把脉数学未来
· 往北沙尘暴 往南有台风 江浙沪最舒服
· 数学人蛮可爱
· 教育局与校长签责任书
· 困难家庭子女免费游艺
· 与老师一同宣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考志愿表三校取样分析
往北沙尘暴 往南有台风 江浙沪最舒服
  本报讯 昨天是我省高考志愿填报的最后一天。在经过将近一周时间的深思熟虑后,家长和考生们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规划好了未来发展的专业和方向。

  究竟哪些高校是今年学生集中报考的热门院校?今年哪些专业更得到学生们的青睐?昨天,本报记者专门在杭城的两所重点高中、一所普通高中选取部分学生的高考志愿表,粗略地统计、分析今年高考生的“大学梦”。

  专业第一,学校第二

  “我家为我填志愿的事商量了好几天,讨论来讨论去还是填了浙大。”“呵呵,志愿表交了就轻松了。”……昨天上午,杭州学军中学几位高三学生如释重负地在校门外小声议论。

  选专业还是选学校,仍然是填志愿时最困扰考生和家长的问题。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班主任张同华告诉记者:“这几天学生和家长向我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事。确实挺难的,如果不是特别高的分数,往往很难在名牌学校里挑到好专业。”

  于是,很多考生都努力在学校和专业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杭州学军中学学生茹愿在与父亲反复讨论后,将第一志愿确定为山东大学。她说:“我本来考虑去南开大学,但是可以挑选的专业非常少,相对来说还是山东大学的专业挑选余地大,而且同样是名校。”

  杭州第一,上海第二

  恋家情结年年挥之不去。今年,杭十四中的老师事先在家长会上作过动员,鼓励在重点分数线徘徊的考生能去省外高校试一试。“去外省照样能上重点大学,何苦在家门口‘挤破头’呢?”

  昨天,该校高三班主任张岳君拿到志愿表一统计,仍有近半数学生填报了在杭高校,大约有10余位同学第一志愿填报的是江浙沪以外的高校。张老师感叹地说:“今年选择去外省的学生比例已经比往年高多了。”

  而在杭州学军中学,高三某班48名学生中有43名上了一本线,其中有近20位学生选择在家门口念书,余下的考生也大多数填报了省内或上海的大学。

  “毕竟要读4年,总要考虑一下生活条件,往北有沙尘暴,往南有台风,我觉得还是江浙沪一带舒服。”填报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罗成诚向记者坦言。

  杭十四中的小赵第一志愿填报西安交大,家里人很支持他。“男孩子让他出趟远门也好,这样他不仅能得到生活的历练,也能体会到杭州的好处,将来找工作时就会义无返顾地回来了。”小赵母亲向记者透露她设计的“曲线回家”的长期计划,令人颇为感叹。

  理想第一,现实第二

  记者在杭州艮山中学采访,发现许多考生是喜气洋洋赶来交志愿表的。虽然3年前的中考成绩不够理想,但通过3年的努力,许多孩子的高考分数都上了三本线。

  学生江侃在高考之前就通过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体检,这次他的考分超过本科线46分,这位高大的男生非常自信,他说:“我非常喜欢这个学校和这个专业,就算要付出再多的努力,要克服再多的困难,我也愿意。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像这样为理想而选择专业的学生似乎还真不少。女生严自珍是个性格爽朗的女生,她一心想报新闻学专业,她告诉记者:“我从读小学开始,就梦想长大能当记者。”虽然家里人希望她读法律专业,但是她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理想。

  据统计,受考生青睐的热门专业有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商务英语、会计等。

  记者与许多家长交谈时发现,他们都比较能够尊重孩子的心愿。虽然在选择过程中家长们会提出比较多的参考意见,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学生手里。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无论什么专业都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正是在这种现实下,我们觉得更应该让孩子以理想为重,这样才有可能让他的大学4年读得有味道,读得有成就。”这就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家长心态。

  本报记者 沈蒙和 沈伟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