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5版:天下·焦点
3  4  
PDF 版
· 没有悬念的战争一触即发
· 以色列如此强硬为哪般
· 以战机入侵叙利亚
· 海合会谴责以军袭击加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色列如此强硬为哪般
  为解救遭绑架的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以军大举侵入加沙地带,逮捕多名巴方官员,想迫使武装分子就范。不少以色列报纸说,他们担心以军会在加沙地带陷入困境。那么,以军为何如此强硬?

  有媒体分析说,面对这样一次重大的人质危机,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不能表现出丝毫软弱。

  “必须进入”加沙

  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28日说:“我们不打算重新占领加沙地带,”他说军事行动的惟一目的就是“救回(遭绑架的)吉拉德。”

  但参与具体军事行动的士兵却对救回沙利特并不乐观。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9日援引一名以军“吉瓦蒂”旅士兵埃里拉兹的话说,他认为目前救回沙利特的机会不大,不过他们却“必须进入”加沙。

  一旁的士兵伊夫根尼表示赞同:“他们(巴武装分子)下次就该知道,绑架我们的士兵可没那么容易逃脱惩罚。”

  以色列进军加沙,国际媒体普遍认为他们是要向武装分子施压,迫使他们就范,释放沙利特。路透社分析说,以色列在加沙除了大规模进逼外,还有可能针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层展开行动,以色列指责流亡叙利亚的哈马斯政治领导人哈立德·迈沙阿勒“下命令”绑架了以军士兵。

  路透社说,如果以色列掌握了沙利特被关押的具体位置,派遣特种部队展开解救行动也是一个选择,不过将“极其危险”。在1994年,以军采取行动拯救被绑架的以军士兵纳赫雄·瓦克斯曼。结果不但瓦克斯曼被打死,还搭上了参与营救行动的一名以军军官的性命。

  “我们以前有人遭过绑架,我们知道他(遭绑架者)最后将有什么结果,”《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援引以色列特拉维夫居民马坦·埃谢尔的话说,“一旦他们出动特种部队,结果最后死掉的人就是恐怖分子、几个士兵和人质。”

  奥尔默特别无选择

  人质危机更是对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的一个考验。英国《泰晤士报》说,奥尔默特不像他之前的数任总理,如阿里埃尔·沙龙、埃胡德·巴拉克、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和伊扎克·拉宾那样拥有显赫的军事成就,因此他在此事处理上不能表现出丝毫软弱。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与沙龙相比,奥尔默特是个相对“尚未接受考验”的领袖,尽管《时代》周刊评价这名出身律师的总理“可能是以色列历任总理中最好的政治家”。

  “这是对奥尔默特政府的一次重大考验,”设在耶路撒冷的研究机构沙莱姆中心研究人员约西·克莱恩·哈勒维说。《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认为,以色列人目前对奥尔默特从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单方面撤出计划心存疑虑。

  “我心中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该单方面撤出,让哈马斯掌权,”哈勒维说,“公众想要看到的是新的战略思维,而不是笨手笨脚的入侵,这样只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伤亡,让我们回到从前的状况。”不少以色列报纸也说,他们担心以色列会在加沙地带陷入困境,像在单方面撤出之前那样被拖住。

  尽管目前武装分子称沙利特仍然在世,但以色列政府还必须应对沙利特可能身亡后的局势。《泰晤士报》说,一旦沙利特在武装分子手里身亡,以色列和哈马斯主导的巴自治政府和解的机会未来数年内都可能不再出现,而以发动的报复行动将不光针对加沙的哈马斯领导层,流亡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哈马斯领导都可能成为目标。

  以军战机28日甚至飞越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位于叙西北部地中海港口城市拉塔基亚的夏季官邸,以警告叙领导人不要支持哈马斯强硬派领导人。

  一人命运牵动全国

  早在以军进占加沙之前,沙利特的命运就牵动了以色列全国上下。以色列实行义务兵役制,几乎所有以色列家庭都有士兵或者预备役人员,他们都对沙利特的遭遇感同身受。

  以色列军队电台主持人阿夫里·吉拉德则在节目中说:“如果你死了,你就无知无觉了,但如果你被绑架了,你的困境就相当极端,就像死了一遍又一遍。”

  在沙利特被确认为失踪士兵之后,以色列电视台就在他父亲的家门口安营扎寨。报纸、电视新闻、广播和访谈节目都大篇幅报道此事。以色列《青年日报》政治评论员本·卡斯比特在文章中写道:“一个以色列士兵,目前命悬一线……他的生命和整个地区局势升级之间也只有细细的一个分界。”

  路透社评论说,以色列人面对人质事件一向有些进退两难,一方面他们希望人质平安归来,另一方面不希望因让步而显得软弱。

  “这件事能带来巨大的创伤,最难受的就是不确定性,”以色列居民齐波拉·阿维坦说,他当兵的儿子2000年在以色列同黎巴嫩边界失踪。

  军人在以色列国内的特殊地位和民众对沙利特命运的关心程度也让以色列政府不得不优先处理人质事件,不过仍有不少人批评政府拒绝谈判和交换被关押巴勒斯坦人的做法。     王丰丰(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