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每日新闻·亲历
3  4  
PDF 版
· 孩子们的真情让我们流泪
· 帮2000老俵发“牛财”
· 展红色风采 唱心中最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6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34人“爱心访问团”昨赴贵州看望贫困学子
孩子们的真情让我们流泪
  ■本报记者 王琼

  

  昨天,本报记者与热心的宁波市民、钱江晚报爱心读者组成的34人“爱心访问团”一起,飞赴贵州,又一路直奔台江,去看望受到宁波北仑人资助的贵州贫困学生。

  经过近两个小时环山公路的颠簸,又爬了半个小时的山,我们一行人终于气喘吁吁地来到在当地有着“台江的西藏”之称的方召乡巫梭村。在巫梭村和孩子们相处的近10个小时里,爱心访问团成员们的眼睛一次次被泪水打湿。来自湖州的访问团成员梅传龙说:“看着他们,我一个大男人的眼都湿了好几次。”

  因为真切的感动,原来的探访活动又变成了结对活动,又有18个贵州孩子在现场结对成功。

  给我们吃了过年吃的菜

  昨天早晨,我们一到巫梭村,就看见巫梭小学上百名学生已经等在山路上了。看见客人,几个手拿牛角杯的小姑娘就献上了自家酿的米酒。巫梭小学的王明志老师说:“在这里平时我们不喝酒,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喝。这次你们有这么多人这么远过来,我们就像过年一样开心。”

  吃中饭了,桌上有两只鸭、一条鱼,还有糯米饭。“鸭是自家养的,鱼是隔壁的小孩一大早去抓的。平时,我们不会吃这么好,这些菜过年才吃得到。”今年42岁的村民姬文武说。

  “那你们平时吃什么呢?”

  “中饭一般是米饭,和着辣子吃。晚餐加酸汤一碗。”

  虽然平时辣椒就是菜,但客人吃饭时,懂事的孩子们没有一个动筷子,一直等到客人吃完了,他们才围到桌子边。

  每天“溯溪”上学

  “溯溪”是一项时下城市里十分流行的运动,不少背包族为了“溯溪”走遍全国各地,但是巫梭村的孩子们要上学,天天得“溯溪”。

  由于溪水的长期冲刷,不少原本作为台阶的石头光滑无比,一个不留神就会打滑摔倒,昨天,访问团成员和孩子们一起走在上学路上,一起“溯溪”,孩子们走过去了,访问团成员们走上去时都手拉着手,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即使如此,还有人不断滑倒。

  “没想到孩子们上学路这么难走啊。”访问团成员感叹,但如此艰验的路,对这里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却是习以为常,因为这条路他们每天都要走上三四回。

  从没见过火腿肠

  来自永康的学生叶思聪带了一根火腿肠来到学校,可当他撕开外包装让大家尝尝时,原本围着的人群呼拉一下就散开了,不论放到谁面前,男孩女孩都摇着头跑开了。

  是火腿肠不好吃?几个城里来的孩子奇怪了,今年三年级的姬板引在大家的追问下,轻声地说:“这个东西我们从来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最后在大家的极力劝说下,姬板引试吃了第一口,吃了之后,她笑着说,很好吃。于是,周围的同学才纷纷上来试试。

  “我会感激你一辈子”

  宁波市民张朝辉来巫梭的目的是为了帮自己70多岁的父亲探望结对的孩子。探望结束后,她马上拉着女儿重新回到学校,想再要结对5个孩子。“我希望可以帮他们一把,但我一个人没法帮助所有的孩子,只能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昨天一天活动下来,爱心团在巫梭小学现场结对了18个孩子。

  在这次活动中,叶思聪和妈妈结对了两个孩子。回来的路上,叶思聪忽然发现路边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他结对的一个男孩专程赶了几里地,等了半个多小时,给他送来了礼物——一株兰花:“谢谢你,我会感激你一辈子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