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个休整期,世界杯也渐渐接近尾声,发现有一样任务迫切了起来,就是给家乡的广大人民群众带礼物。
吉祥物、真品围巾、纪念T恤、4711香水,5欧、8欧、10多欧,这花的都是自己的钱,要是在刚来的那几天,肯定会换算成人民币,但是在德国待了20多天后,人已经完全麻木了,欧元就是人民币,买东西的时候再也不会下意识地去加个零。
记得刚来那几天,不管买什么,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哇”。一瓶矿泉水,1欧;一瓶可乐,两欧;就算是在火车站上厕所,也要0.8欧,那可是8元人民币。吃个中餐尤其贵,一份盖浇饭,就要整整60元人民币,衡量再三,还是去吃麦当劳,选来选去,最终点个“happy meal”(儿童套餐)。
但过了没多久,大伙就“入乡随俗”了,要是买什么都在后面加个零,那就干脆什么都别买,饿死得了。于是,大家开始学会把欧元当人民币使,一瓶矿泉水,不就1块钱,一瓶可乐,不就两块钱,麦当劳就更便宜了,一个儿童套餐才3块多一点。就连一名以节俭著称的马记者,到后来也不再点儿童套餐了,吃的都是巨无霸套餐,也就5块钱嘛。
在对待欧元的态度问题上与欧洲充分接轨后,许多人喜欢购物的天性就暴露出来了。反正都把欧元当人民币了,买东西还怕什么,有值得带回去送人的好东西全都抢着买。大包小包,带来的箱子完全不够塞。还有一位仁兄,一口气买了10套“双立人”刀具托运回去,据说算上托运费也比国内价格便宜一半,而品质要好上几倍。
因世界杯吉祥物销售不畅而倒闭的NICI公司也肯定后悔碰到咱太晚了,每天都有成堆的小狮子“格力奥”被我们带走,一开始店里还给退税,看每天这么多人来,干脆连税也不退了。
就这样,我们在每天为德国商家贡献利润的同时还在为德国政府贡献着税收(16%的消费税全都附在商品上了)。有了我们这样一群人,以及身后千千万万跟我们类似的球迷和游客,德国世界杯经济就这么诞生了。如果德国今年真能依靠世界杯的拉动作用实现1.2%的GDP增长的话,这里面就有我们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