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2版:人文·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 暑期少儿艺术培训又火了
· 郭敬明 夜夜笙歌买醉
· 啼音初试 刘亦菲《放飞美丽》
· 新“星女郎” 魔鬼式瘦身常晕倒
· 书画防伪,高科技只能当参考
·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阐述浙商经营理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读者意见一致:
书画防伪,高科技只能当参考
  本报讯 对一个争议性的话题,读者意见如此地一致,在晚报还真不多见。昨天本报报道了当下有不少机构正在致力于用高科技解决艺术品赝品问题,并请读者们对这些新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发表评论。昨天,无论是本报网络版“收藏部落”论坛,还是直接发到记者手机上的短消息,所有的意见几乎都说:高科技不大牢靠,最多只能当个参考,要防伪、要鉴定,还得靠传统办法,靠个人的眼力。

  手机号为1357571××××的读者说:高科技字画防伪可行性不太大,因为没有普及,所以要靠自己的眼力、经验。1395803××××的刘姓读者表示:高科技防伪只是现代作品防伪的一种手段,不是绝对保险的,肯定要有其他手段帮助,防伪最终还要靠人,没有捷径。

  论坛上,一位署名“画伢儿”的网友说:我觉得高科技防伪挺没意思的,收藏的乐趣就在研究中,不懂画还玩什么画。如果他买画是为了送礼什么的,还不如直接到画家那去买。而另一位网友“石头”则指出:科技防伪,再防也只能防当代的,古画怎么办?更有网友指出:现在有些画家的家属、子女也参与造假,怎么防?画家早年没出名时有很多应酬画、商品画,画得很差,现在出名了,这些画他自己都不认了,说是假画,那怎么防?

  说不信高科技的读者中,杭州藏家余向东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昨天,他在下茅家埠“水墨天竺”展出了自己收藏的60余幅当代名家作品,“这些画基本上都是我亲眼看着画家画的,眼见为实嘛。”余向东说,他从来不在画廊、拍卖会上买画,就是怕赝品。除向画家买外,最多只和几个信得过的朋友互相交换一下。“我就是做医疗器械的,DNA防伪,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提取、保存、验证方面,都是有难度的,当年不是说基因芯片可以预测十几年以后的健康状况吗,这么些年过去了还不是没弄成。至于其他高科技,都有弱点。”

  那么正规部门对此又是什么态度呢?中国美院书画鉴赏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海钟表示,在鉴定时虽然也有材料的研究,但还是要从艺术水准、笔法等等来研究。而浙江省文物鉴定中心副研究员周永良则对记者说:“已经关注到了这些新技术,有这样的探索是好事情。”不过周永良表示在省文物鉴定中心,通过国家相关考核的鉴定人员主要还是采用鉴定类比学来鉴定书画,像查验纸张、裱工、提拔、画法、印章等等,集体讨论表决。“这是一种比较系统化的方法,但还是脱胎于传统学术经验。”周认为新技术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像碳14技术发明后,对考古发现等来源比较正的东西很有效,但放在民间像“接底”等问题就来了:制假者把一个明代的瓷器残片如瓶底接烧在一个新仿的瓷瓶下面,如果采取传统的碳14测定法从底部采样测量就会得出“老东西”的结论。“DNA印泥也一样,就像制假术中的‘偷梁换柱’一样,把有DNA的印章那一部分裁下来,接裱在另一张很大的仿品上,你用仪器一测,那成真的啦。”

  看来,高科技离咱老百姓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还要多多加油。

  本报记者 蒋梦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