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3版:新知·生命
3  4  
PDF 版
· 干活别太累 保健品别乱吃 看病就去正规医院
· 健康短消息
· 严重中暑 危及生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7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干活别太累 保健品别乱吃 看病就去正规医院
医生开出三大处方对付“大三阳”
  本报讯 离开本报生命工作室会诊现场,夏日的傍晚暑气逼人。王先生走在路上有些茫然。“明天我想去医院检查,今天回不了淳安,但又没钱……”周日下午,王先生联系本报记者,记者再次为他确认:市六医院将提供免费检查。

  7月4日,本版以《患乙肝10年,他还能走多远》为题,报道了王先生贫病交加的困境。当晚,他在老乡打工的工地上挤睡了一晚。本周一找到杭州市六医院娄国强院长时,王先生身上只有6元钱。

  该院当即免费给他检查了肝功能、HBV DNA等。临走时,娄院长拿出自己的100元钱,问:“回家的路费够了吧?检查结果出来,我们会尽力提供免费治疗的机会。”这番话,意味着活下去的希望,41岁的王先生眼睛湿润了。

  娄院长昨日告诉记者,给王先生做身体触摸检查时,发现他脾脏巨大,是因中晚期肝硬化引起的。昨日下午,各项检查结果出来了,显示王先生肝功能还相对稳定,但乙肝病毒复制DNA指标有些偏高,需要定期复查,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停用无效保健品

  由于王先生家境贫寒,娄院长开出了对症又经济合适的治疗处方:停止他原来盲目使用的护肝药、保健品,这样每月就省下了500元左右开支;启用国际、国内共识的抗病毒治疗,配给已降价的拉米夫定药物,每天只要一颗,一个月也就480元。由于王先生没有足够的药费,娄院长答应一有免费用药的机会就通知王先生,并再三嘱咐王先生定期来院检查,医院可以免费为他检查。

  病友传授治病经验

  读了本报报道,王先生的老乡、74岁的陈大妈打来电话传授配合医生治疗的经验。她说,自己的老伴和两个儿子当年都是乙肝“大三阳”,现在老伴身体依然健康,一个儿子还在浙大上班,一个已定居加拿大。“我儿子读研究生时发现‘大三阳’,长期吃药,饮食上也很注意。现在我们俩老定居千岛湖,和王先生是老乡,我们愿意帮助他。”

  放下包袱正规就诊

  衢州一个小县城的吴女士看了报道,很着急地打来电话:“我弟弟今年24岁,乙肝‘大三阳’,也像王先生那样怕人知道,不敢去大医院看病,就在我们当地的诊所买点草药。我是他姐姐,我父亲、大伯、叔叔,叔叔的儿子都是肝硬化、肝癌死的。弟弟的心理包袱很沉重,现在干什么事都没兴趣。但这病好像传男不传女,我们家中女的检查,肝都是好的。”

  她要求记者给她弟弟介绍好医院与医生。记者推荐了浙医一院传染科、杭州市六医院肝病专科医院,以及省新华医院的肝病科等。我们希望,更多的乙肝病人能走进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而不是去小诊所问诊,延误病情,花冤枉钱。

  患肝病不宜工作太累

  45岁的陈先生也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儿,与王先生一样,父女俩都是“大三阳”。陈先生已有轻度肝硬化,现在在笕桥地区办了一家企业,工作很忙,朋友说他在拼命。

  最近一次检查,他肝功能略有异常,HBV DNA指标也偏高。朋友劝说之下,他才摞下工作去桐庐的农庄休养。本报接到他的电话咨询之后,把他的病情转述给了娄国强医生。娄医生开出处方:乙肝病毒在陈先生身内复制加剧,肝功能再次有活动性损害,服用抑制病毒的药物,治疗目标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以延缓或减少肝移植的需求,而且患肝病不宜工作太累。

  本报记者 谷伊宁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