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这可是中国坐落位置最好的博物馆啊!”甘肃天水来的章胜利对老战友、陪着来玩的大刘说道。
章是个收藏爱好者,所以这次来杭州,游完湖、烧过香、吃过龙井虾仁后,怎么着也要到西泠印社和省博物馆转转。还没进门,他就先感慨了一番,更让老章惊喜的是博物馆门口巨大的告示牌上写着“徐龙集团藏瓷器展”——宁波慈溪的徐龙集团在中国收藏界鼎鼎大名,老板徐其明在境外一掷千金,可是被《华尔街日报》报道过的。“徐其明收的都是好东西,但他的藏品一般人是看不到的,没想到居然在杭州不用花一分钱就看到了。”
【谋变】
关键词: 请进来、走出去
浙江省博物馆的变化缘起于2003年,这一年浙博成为浙江省公益性事业改革的试点单位。对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国家有“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16字方针,这说白了就是政府花钱采购,让你给公众提供优质产品,包括陈列、展览及其他延伸服务。
浙博为此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干部,差额竞聘上岗;员工,全员聘任;职称,评聘分离;薪酬,以岗定酬……
2004年1月1日起,杭城老百姓真切地感到浙博变了:首先,到浙博再也不用买门票啦,这在省级博物馆内可算是全国第一。大量的外地观众、普通老百姓和孩子们走进了博物馆。免收门票后的第一年,有105. 6万人“涌进”浙博,比前5年来的平均人数增长了近6倍。
其次,在最实在的展览方面,“世纪经典、世纪精华、世纪掇英”系列、“百年回眸”、“画之大者”、“越魂”等接踵而至。
再次,在把观众请进博物馆的同时,浙博的文物专家却走出了博物馆,在全省范围内义务鉴宝。那老老少少拎着宝物前来的场面,比影迷见面会还要热闹呢!
【机遇】
关键词: 改善服务、文化消费
浙江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皓:
公益性机构重在改善服务。一方面,浙博要持续推出优秀的陈列、展览,浙博可以自己办,也可以和民间合作;另一方面是提供延伸服务,如鉴宝活动,社会机构也可与浙博一道来制造一些文化事件,让博物馆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另一种机会隐藏在文化消费方面,像博物馆内有商店,里面可以有很多文化延伸产品,如各类学术类、鉴赏类、图册类图书,明信片等各种纸质媒体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如一些文物的复仿制品;还有一些带有博物馆风格的实用品,如带有西周纹饰的领带,带有精美文物图案的茶杯、杯垫、钥匙链等等。这些延伸产品在西方很发达,浙博也陆续在做,都需要很好的合作者。
本报记者 蒋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