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6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浙江婺剧团:文化下乡成品牌
· 嘉兴大剧院之友联谊会: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 百年西泠:学术与经营两条腿走路
· 嵊州艺术村:文化是工艺品产业的土壤
· 长兴百叶龙:一条“龙”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力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婺剧团:文化下乡成品牌
  在传统戏剧不景气的现在,浙江婺剧团却是一枝独秀。每年送戏下乡等各类演出300多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婺剧这一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在新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

  浙江婺剧团之前也曾有过150多号人几乎无戏可演、连续3年发不足工资的苦恼和窘迫。1998年底,浙江婺剧团在全省专业剧团中率先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并在管理职责、人员聘用、分配方案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新的规章制度,确立了“以演出为中心”的思想,终于打开了“文化下乡”这一广阔市场。

  据了解,每年的春节期间,剧团里的团员都肩扛铺盖,连续两三个月辗转在义乌、东阳、永康、缙云、富阳等农村山区。在1999年下乡演出65场的基础上,2000年完成下乡演出152场,近4年在农村山区演出的传统大戏每年平均都超过200场。

  同时,婺剧团还了解到农民喜欢热闹、文武结合的传统婺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努力丰富演出剧目。挖掘改编了《三请梨花》、《铁笼山》、《三打陶三春》、《穆桂英》等婺剧传统戏,加上已有较大影响的《白蛇前传》、《前后金冠》、《狸猫换太子》、《姐妹易嫁》等剧目,变过去的六七台戏没得挑,为现在的二三十个剧目随观众点。在传统戏演出前他们还加演形式多样的歌舞、小品等节目,也吸引了一大批从未到过台前的青年观众。 本报记者 陆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