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吕律 本报记者 陈聿敏
本报讯 近年来,浙江私家车的拥有量直线上升,而在汽车消费热的身后,为车服务的汽车美容行业也发展迅猛。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省90%以上的有车族都有为爱车“美容”的打算,其中60%以上的高档私车车主已养成定期美容养护的习惯。但开着私家车去美容的车主们,可能都未曾想到有些看上去挺正规、服务热情周到的汽车美容店竟是黑心店。
昨天,记者从省工商局和省消费者协会获悉,近期消费者对汽车美容装饰行业价格虚高、技术缺陷、服务欺诈等问题的投诉量与日俱增。省工商局明确表示,目前各地工商已经开展针对汽车美容、装潢行业的集中整治,规范经营活动,并要求所有汽车装潢店明码标价,增加定价透明性。消费者如果碰到权益受损,可拨打12315向当地工商部门进行投诉。
价格黑洞:蒙你没商量
嘉兴市的丁先生是个音乐发烧友,去年年底,他买了辆汽车,第二天,他就找到市区一家汽车美容装饰店对爱车的音响进行改装。老板很热情地向他推荐了一款2000元的进口音响,经过讨价还价,丁先生最后以1500元的价格拿下了这套音响。可今年3月,丁先生在朋友处买了一模一样的音响,价格只要500元。
“大多数车主对汽车音响很不了解,业内以次充好的现象普遍存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套国产喇叭进价几十元,喊到几百元售价比比皆是。一些广东造的喇叭,一贴上牌子就摇身一变成了进口的。此外车主往往对音响的音质没有比较,总觉得比车上原装的好,究竟好多少,值多少钱,都是“黑洞”。
事实上,不仅是汽车音响,许多与汽车美容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不同的店在价格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普通洗车的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贴膜的价格便宜的二三百元,贵的数千元,相差十几倍。
质量陷阱:以次充好很常见
“以次充好”是一些黑心汽车美容店赚钱的主要招术。
“雷朋”是车主熟悉的品牌,一部分贴膜店没有得到“雷朋”的品牌授权,便经销起“雷朋”所谓的亲兄弟——“雷×”、“雷×”来。这些牌子都是国产货,成本只要数百元,黑心的店主却要卖到1000多元甚至2000多元。
而如果是一些汽车关键部位产品用上了“问题货”,那就不堪设想了。这些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东西虽然便宜,但是质量和售后服务都没有保证。例如,在正规汽车装饰店安个正品防盗器需千元左右,产品质量好,售后服务完善。在小店花几百元也能装防盗器,但产品质量不稳定,有时甚至出现误报或不报,且没有售后服务。万一因为防盗器不灵把车丢了,就得不偿失了。
对不懂行的,就用假冒产品代替名牌产品,说得天花乱坠;而对于那些懂行的,一些不法经营者则用上了偷梁换柱之计——展示时用的是真品,安装时却换用次品。
装修污染:不少有车族患上鼻炎
花钱给爱车美容还有可能买来一车的装修污染,影响身体健康。陈小姐去年6月买了一辆私家车,两个月后,她在一家汽车美容店给汽车铺设了地胶并买了些小饰品。之后,她发觉车里的味道特别重。时隔半年,陈小姐到医院检查,发现得了鼻炎。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她特地把车开到一家空气检测公司自费检测,检测结果让她大吃一惊:汽车装潢时铺设的地胶甲醛含量严重超标。
一位耳鼻喉科的医生告诉记者,现在来看病的一些鼻炎患者多是有车一族,并且车子大多是新装饰不久的。有污染的车子装饰材料,很容易对人的鼻膜产生刺激。他说,随着皮革、塑料、橡胶等材料在汽车装饰中的大量使用,车内有害物质含量升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