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瞭望
3  4  
PDF 版
· 谁说北大清华不如香港院校
· 扭曲的医患你怨我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7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谁说北大清华不如香港院校
香港与内地高校竞争调查
  瞭望导读

  进入7月,香港地区8所高校到内地大规模录取“尖子生”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在上海、河南、福建和云南等地,一批取得今年高考最高分的学生已选择去香港高校读书。

  中国高教界一时风生水起。按以往的惯例,这些优秀学生都是属于北大、清华的。生源市场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香港高校的介入能否改变内地高校招生的旧有格局,内地高教会不会因此而加快改革步伐?

  ■香港高校成“香饽饽”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内地学生及学术事务主任朱力径向媒体透露,今年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共收到了6300份报名申请,其中北京地区1600份,按计划今年港科大在内地招生人数为160人,招生比例高达近40∶1,远远高出内地高考录取平均比例3∶1的水平,甚至高出北大、清华在一些地方的招生比例。

  难道去香港读大学比内地更轻松吗?事实上,香港高校一年的学费约为6万至8万港元,生活费在1万至4万港元之间。如果拿不到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将会给学生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但很多家长为子女教育痛下血本,最近在湖北武汉已经出现全家族凑足50万元,送孩子到香港读书的事例。

  北京考试报与新浪考试频道一项联合调查结果显示:66.29%的考生和家长更倾向于到香港读书,这表明,在一部分人心目中,香港高校吸引力超过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

  记者了解到,香港中文大学今年计划在内地招生270人,其中提供100个全额奖学金,每人50万港元左右。

  一年前,海南高考第一名李洋因为“高考移民”身份而被清华放弃,最后却因祸得福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该校还为他提供了44万港元的“状元奖学金”。

  毕业后具有更好的就业预期,也是内地优秀学生青睐香港高校的重要原因。香港大学最近发布的“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该校99%的毕业生就业或升学,平均月薪1.4万多港元,最高月薪达7.4万多港元。

  据悉,今年香港大学第一批面试的内地学生达3000人,这是去年人数的两倍。

  ■内地名校遇国际化冲击

  一位曾在内地和香港读书的同行朋友对记者说:“如果内地名牌大学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理,陶醉在旧有的光环里,不改变陈旧的思想,那么在相同的招生框架内,将会丧失一些竞争机会。”

  而北大、清华方面,比较反感有关他们“将被扫为二流”的论调。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方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北大一直都不强求有很高的就业率,而是将重心放在就业质量上。

  北大知名学者张颐武对记者说,他觉得所谓的“压力”现在根本不存在,因为与香港高校比,北大、清华的“国际化”程度并不低,“留学热”也带走了一批精英,但是大学文化是有传承的,无论从规模和对考生的影响力上讲,内地名校占有绝对优势。

  但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认为,目前香港8所高校争夺内地生源的数量不多,5至10年后的形势则不容乐观。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内地高校,如果不抓紧时间进行改革,在生源争夺战中将进一步丧失自己的传统优势。

  他分析,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香港高校的红火,内地高等教育进一步国际化,北大、清华迟早会在生源上面临挑战。虽然这两年去香港读书的“尖子生”不算太多,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因为“打开窗户以后,开门只是时间问题”。

  这些年来,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学开始抢滩中国,用高额奖学金、良好的工作待遇对中国优秀学生进行有计划地吸引。但香港高校参加内地统招的现实,却可能是内地高教所面临的真正挑战。

  吴岩指出,与国外高校相比,香港高校带来的影响、压力和威胁更加直接,因为香港高校录取的依据也是高考,他们的目标生源就是那些在高考中考出高分的学生,这样就与内地高校产生了面对面的交锋。

  另据方伟分析,近几年,香港高校从内地大学挖走了一些优秀师资,并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优秀生源,这是事实。可是短期内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总体教学水平肯定不会沦为二流。

  据新华社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