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爱国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
在昨天的PK会上,一向以思维活跃、健谈的沈爱国教授果然是名不虚传。戴着黑色粗框眼镜,手中一根烟,在听取大学生们陈述时,沈爱国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而当几乎每个团队自我介绍完毕,他总是第一个发言,“连珠炮”往往一下子让大学生接不上话茬。
在陈述阶段,沈爱国对各个实践文本一一作了点评,不时有精辟之语。他提出,一号文本中主题太多,不够集中。“关注民工问题是好的,但大学生在想问题时不要太理想化。”对于“关注老年人”的二号文本,他说:“如果为图回家方便随意选择调查样本,意思就不大。你们找的地方都是较发达地区,这就缺乏普遍性。”
在讨论阶段,五、八、一号文本很快浮出水面。沈爱国阐述了第一号文本入选的理由:“虽然有点散,但有入选理由很简单——有扎实的社会民众基础。大众生活水平提高了,从能吃上饭变成能吃好,大家对食品安全关注得多了,这个在社区里特别受关注。”他建议:“切忌走过场,比如在广场上放放展板,这样一般化的处理不会有实效,一定要入户,不论穷人家还是富人家都要去,与普通居民一起吃一顿,为他们设计一周菜谱,尽量做得好看、好玩。”
本报记者 屠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