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荣生 陶玉其 摄
昨天下午,杭州俞伟民先生来到报社,从包里掏出一个与乒乓球大小差不多的空心小圆球,让记者猜猜这是什么东西,记者手握小球,怎么也看不出名堂。
这球好特别:直径4厘米,却有12个小圆孔,均匀分布,每个圆孔的直径约有1厘米。无论从哪个孔里望出去,空心球的厚度不超过5毫米,感觉球里面的空间比较大,非常透气。球的外部和内壁颜色呈黄色,有少许地方呈灰色或黑色,还有些部位已经破损,像是被火烧过一样。
记者将此球拿给许多同事看,三四十岁的人没有一个叫得出它的名字,也不知派什么用场,20多岁的少男少女就更不用说了,有人将此球放在手里掂掂,觉得还有点分量,但还是猜不出啥玩意儿。只有一位50岁以上的“老杭州”说,这是发煤球炉用的。
今年55岁的俞伟民马上说:“对,这叫旺火球, 用瓷土做的,刚买来时是白颜色的。”
俞伟民先生说,小时候发煤球炉时用过这种球。当时还是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煤炉用的煤球呈椭圆形,煤炉生着后,将这旺火球放在煤炉里,可以使煤炉透气,让煤球燃烧充分,后来煤球改为烧煤饼,这旺火球就不用了。
老俞感慨地说:“当初杭州清泰街有一家陶瓷店,可以买到旺火球,只要三分线一个,2003年我在收藏品市场上看到这个小东西,感到很亲切,就用5元钱买来了。如今40岁以下的人都不认得它了。”
正如老俞说的,看到这个旺火球很亲切,我也有新鲜好奇之感,尽管我在杭州也已生活了几十年,可从未见过甚至听说过。相信很多读者跟我一样,对旺火球一类的、承载着一段历史的小物件很感兴趣。借此机会,向读者作个征集:假如你也有这样的小玩意,请拿出来共享,也许能给大家一段美好的记忆。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