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人文
3  4  
PDF 版
· 金奖银奖 将亮相央视春晚
· 董卿招来大批粉丝
· 余秋雨遭遇选手反驳
· 第八届中国舟山 国际沙雕节开幕
· 《王小波全集》遭侵权 李银河起诉出版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命题对话”全新亮相却问题多多
余秋雨遭遇选手反驳
  本报讯 据《西安晚报》报道, “你们是勇士!”评委余秋雨前晚将如此高的评价,给予了所有参加央视青歌赛美声组个人赛第三场比赛的选手们,因为这些选手参加青歌赛一个全新考试环节:命题对话。

  虽然余秋雨给了选手们很高的评价,但在实际比赛中,余秋雨和他的搭档徐沛东并没有给选手很高的分数。而首次运用这个比赛环节,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问题1:共用时间有失公平

  命题对话的比赛程序是:选手一分钟的个人阐述,两分钟的和评委对话时间——如此设置本身就隐含着不公平,因为两分钟的对话时间中,评委余秋雨和徐沛东说话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选手的说话时间。命题对话总共有4个题目,即“如果我得了金奖”、“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歌唱家”、“功夫在诗外”、“乘着歌声的翅膀”。题目在赛前已经提供给了选手。

  当天参赛的有20位选手,大多数选手都选择了后两道题目。余秋雨和徐沛东在和选手对话时,稍不留神话就长了,挤占了选手的说话时间。通过电视屏幕上的时间表可以看出,有时在余秋雨提问完以后,很多选手的剩余时间只有十几秒,而个别选手干脆就几乎没有时间了。最好的办法是借用一些辩论赛的办法,给选手说话时间单独计时,累计时长。

  问题2:个性是否需要设计

  对于参赛选手来说,命题对话的分数是0.5分,不过在评委余秋雨看来,此次命题对话却肩负着异常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要倡导一种充满个性创新的说话方式。余秋雨比赛最后点评时说:“长期以来我们的话语系统里只追求正确、不追求真实。大多数选手的语言表达方式过于雷同,虽然讲述真实,但在表达上显得‘大’而‘空’,太多空洞话语、重复话语、表态话语,朗诵腔、抒情腔太重,总体看来缺少个性和感性。”

  余秋雨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在具体操作上,却很容易出现问题。选手张文巍参赛时,选择了“如果我得了金奖”,他说自己一定会给老师和妈妈打电话。但余秋雨认为打这样两个电话对象很一般,提议选手得到金奖以后可以一解心头之“恨”,打个电话给当年说自己唱歌没有前途的人。听完这样的提议,张文巍很干脆地否定道:“我认为不应该用恨来表述,应该用感谢,做人首先不是报复别人,而是要感恩。”遭遇这样的对话,让余秋雨很是尴尬,只能说选手把话题扯到道德精神的领域去了。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张文巍的想法虽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却是一个人的真情实感,就像奥斯卡得主都喜欢致谢,反倒是余秋雨的建议充满设计,显得虚假。因为想法和评委不同,张文巍自然在这一环节没有得到高分。

  问题3:细节能否成就深度

  整场比赛下来,只有选手王红星拿到了命题对话的满分,按照两位评委的评价,王红星的表述很干净,其实这和王红星的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出生在安徽偏僻农村,直到高考落榜也不知道学唱歌还可以考大学,后来打工时,上了一个高考补习音乐班,才“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起来。但不是所有选手都有特殊经历,因此很多选手都喜欢抒发自己的情绪,而这被评委指责为表演痕迹太重。女选手刘健在比赛现场说了句大实话:谁在这个舞台上能真正做到不表演?

  很多选手都选择了“功夫在诗外”,但是都被徐沛东认为是太空了,在对话中间,他三番五次地说想和选手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建议选手多说细节。徐沛东的建议没错,只是在总共三分钟的时间中,不知道需要多少细节才能完成深度的研讨?

  在比赛结束时的总结陈词中,徐沛东也认为时间太短,很难深入,点评“命题对话”有点像是鸡蛋里挑骨头。看来命题对话是个新鲜事物,要做好,还得两个评委首先放下架子,和选手平等对话。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