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蒋婕 本报记者 王丽
从一开始的几十本,到现在,报社办公室里近千本各种教辅书,这还不包括已经送出的300多册书籍,它们凝聚了读者们满满的爱心。昨天是本报发起“赠书桥梁”的第三天,领书的、送书的读者仍络绎不绝。“希望这些书能通过钱报转到需要的人手里,这也是给了它们第二次生命。”一位送书的读者没留下自己的姓名却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样的爱心传递,正是我们“赠书桥梁”的初衷。
重点学校学生
送来的教辅书很抢手
别的家长挑书都挑越新越好,可她却截然相反,专挑一些写满字的,看似翻看了很多次的书籍,昨天来报社领书的家长里有位沈女士挺特别。“或许里面有学习秘诀呢。”沈女士边解释,边仔细地挑选,尤其注意看书扉页上写的学校名称。沈女士说,希望帮女儿领到重点中学的辅导资料或者教科书,这样还可以间接学习一下人家重点中学的学习方法。
不过,来自安徽的吴大姐则不这样想,城里孩子读的书不管是新的旧的,她都想拿给孩子看看,多长长见识,于是她挑了几本全新的辅导资料和做了一半的习题集,还有写满字的试卷。
记者刚送走来领书的几位大姐,捐书的读者又来了一拨,余晨颖已经上大学了,她和妈妈两人一起抬来了两大包书,其中还有一整套的《十万个为什么》,共计20本。“我小时候特别爱看这套书,从上面学了好多知识,想把它们送给有需要的弟弟妹妹们,希望他们也能喜欢。”除此之外,余晨颖还特地挑了一些没有做过的新书,希望对学弟学妹有帮助。
老师学生
一口气送来500多本书
满满地装了10多个编织袋,昨天下午3时,浙大附中的屠晓丹老师带着同学一口气送来了550多册书籍。因为数量实在太多,屠老师还特地用小汽车送到了报社。屠老师告诉记者,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学校高三(12)班的顾安祎同学发起倡议,希望大家将闲置的书本捐给贫困家庭孩子。这个倡议得到了全年级同学的响应,这不就有了这500多本书。
记者清点了一下,这些书籍里包含了高一至高三各个学科的重难点手册和学习方法教材,还有针对高考总复习的《天利三十八套》、各门学科的教材等等,这些书有全新的,也有写了一半的,还有成套的资料,屠老师说这些书和资料大部分是老师推荐的,相信对于学习吃力的同学比较管用。
“这次高考高三(12)班上一本录取线的同学达到80%,希望他们捐出来的学习资料能给其他孩子提供帮助,这也是捐书的同学和老师的心愿。”屠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