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早上7:40,30岁的王惠聪平静地躺在省中医院血液科病房,接受干细胞采集。70天前,她刚刚做了母亲,而现在,她为了救姐姐的女儿,顾不上产后身体虚弱和嗷嗷待哺的女儿,捐出了自己的骨髓。
月子里寄去血样配型
“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荣荣生了这么严重的病,我们肯定义无反顾要救的。”王惠聪身上插了两根血液循环的管子,造血干细胞通过床边的机器已经采集了大半袋。
王惠聪口中说的荣荣,是她山东老家的姐姐15岁的独生女。去年10月份,她脖子上长了个瘤。一检查,医生说是高度恶性的淋巴瘤。今年年初,家境清贫的他们在多方救助下,转入北京307医院治病。
本来,荣荣已经和妈妈骨髓配对初步成功,可后来发现,妈妈为了照顾生病的女儿心力交瘁,有病在身,不适合捐献。随后,荣荣的阿姨配对,在加拿大的舅舅也通过当地医院配对,都没成功。
两个多月前,王惠聪如愿做了母亲。“女儿很漂亮,也很健康。但剖腹产对我影响蛮大,身体虚弱。所以当时听说北京那边荣荣病情随时可能恶化,我也想去配配看。”产后十几天,还在月子里的王惠聪请医院抽了血样,寄到北京中华骨髓库配对。
一周后,荣荣的父亲鲍彤声音颤抖着打来电话:初配成功,很有希望!现在正在进一步配型!
但这时候王惠聪有点犹豫了:“如果是平时,我马上就去了。可女儿刚刚一个月大,扔下她真是舍不得。”王惠聪和丈夫楼小波都是大学毕业,两个人上网查找产妇捐献骨髓的信息,却一点没找到。“正常人献骨髓没影响,我现在两个月恢复下来,身体应该没问题,如果不捐,荣荣就要等死!”经过中华骨髓库联系,王惠聪住进省中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后,开始接受骨髓采集。
丈夫凌晨炖鸡给她补
打了动员剂以后,王惠聪不能给女儿哺乳。孩子饿得哇哇大哭,却不肯吃奶粉。王惠聪心疼得直哭,只好叫丈夫把女儿送回萧山婆婆家里。幸亏一个同村的老乡也在哺乳,婆婆定时把孙女送到老乡家里吃奶。
丈夫楼小波这几天也两头跑:妻子在医院马上要献骨髓,才70天的女儿在萧山老家吃睡不好,他只好两头奔波。晚上女儿哭闹不睡觉,这个没经验的爸爸只好抱着女儿一个劲儿地哄。
昨天,为了给妻子补身体,丈夫凌晨两点钟起来杀了一只本鸡,熬成鸡汤5点钟从萧山送过来,折腾了一晚上没睡觉。
救命骨髓送达北京
在王惠聪捐骨髓的同时,北京那边,经过大剂量化疗的荣荣已经进入层流室等待小姨的造血干细胞输入她的体内。昨天15∶20,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提着保存骨髓的箱子坐上了杭州飞往北京的飞机。
“明天再坚持一天就可以回家看女儿了!”躺在床上的王惠聪提到女儿就一脸笑容,“北京的荣荣还没看过她的小表妹,我们给她带了照片,以后她康复了,还要来湖州看我们呢!”
荣荣的父亲鲍彤说,女儿荣荣非常优秀,14岁已经上高一,家里的荣誉证书一叠一叠。“真是血浓于水,女儿的小姨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希望女儿康复以后,成才报答那么多帮助过她的人。”父亲说。
链接: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周郁鸿介绍,去年该院成为取得国家首批骨髓采集、移植准入资格的医疗单位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获得准入的中医院。
周主任说,亲缘之间的骨髓配对移植治愈率很大,但因为观念的原因,移植比率不高。亲缘之间配型成功但最终没能完成移植的有20%。“社会互助是一个支持系统,捐献不仅仅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现在需要对捐献者进行必要的保障,会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捐献队伍。” 本报通讯员 于伟 本报记者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