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蒋婕
祖孙三代人,提着两大箱书到了报社,这是前天晚上将近8点发生的一幕。朱林女士、刚刚高中毕业的儿子还有她的老父亲,三人顾不得擦擦脸上的汗水。朱女士送来的有儿子高中、初中的教材,还有全新的笔记本,朱女士希望这些书本能让困难家庭的孩子过个快乐的暑假。
昨天是本报发起“赠书桥梁”的第五天,办公室里各类课本堆积如山。今天晚上6点至7点30分,本报“赠书桥梁”将开进朝晖公园。
“不是教材的书能捐么?”昨天,在银行工作的魏先生打来电话,原来魏先生单位的图书馆有好多闲置的书籍,虽然不是初、高中的教材,可魏先生说,都是挺好的课外书籍,比如有励志小说《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等等。“放在这很久了,扔掉实在可惜,如果给孩子们看看,会是个很好的课外读物,能学到不少东西呀。这件事我已跟单位讲过了。”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魏先生说,自己马上着手整理,用车子送到朝晖公园“赠书桥梁”的现场。
除了魏先生,昨天一位家住华家池的郭爷爷也捎来了消息,孙子小学毕业了,留下的课本有上百本,打算都捐给民工子女。可郭大伯年纪大了,走不动。郭大伯,您放心,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上门收取,帮您完成这份心愿。
除此之外,昨日有许多家长陪着孩子来赠书,工作人员请他们留个姓名时,他们纷纷表示不要留了,这些书能帮助生活清贫又想读书的孩子,挺有意义的。而一位杭高的同学给我们送20多本学习资料时告诉记者,希望能把这些课本真正送到家庭贫困的民工子女手上,并且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结成对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还可以保持联系。
连续五天,我们的“赠书桥梁”活动得到了热心读者的支持和欢迎。昨日本报共收到捐赠的书籍580多册,同时也送出400余册,截至目前本报现存书籍共有近20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