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上半年,单片票房超过5000万元的进口“大片”共有五部之多,其中还有两部票房过亿。与分账片的风生水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几部海外艺术影片在国内市场却接连遇冷,《雾都孤儿》、《救赎》和《野人传奇》都只有两三百万元的票房。是国内观众“偏食”,还是宣传力度不够,抑或是经验不足?记者就此采访了几部影片的发行方、协助推广方和版权引进方。
>>>引进仓促宣传“无米下锅”
由“奥斯卡”班底组成的法国影片《野人传奇》在6月30日上映的前一天,才召集记者举行首映礼,通告影片上映的信息。协助推广方多蒙时代的李总告诉记者,确定发行这部影片是在上映前一个月才确定下来的事情,再加上外方提供素材的时间又很晚,导致宣传“无米下锅”,而最终的结果是——没有走进影院的观众根本不知道这部影片已经上映。
《雾都孤儿》的运作同样显得仓促,因为各种手续问题,最终通过华夏电影公司和法国电影联盟的努力,终于将影片引进,随后在导演波兰斯基是否来华的问题上又生变故,等到确定“五一”上映的档期,已经是4月下旬的事情了。
>>>档期安排不当
200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救赎》安排在7月11日和《超人归来》同一天上映被某业内人士称为“视死如归”,而实际上这部影片原定的上映时间是6月底。协助推广方上海华宇的刘总告诉记者,“《救赎》安排在6月底上映是想借上海电影节的势,但是因为经验不足,导致影片一拖再拖,最终被迫进入大片档期。”
和《救赎》相比,《雾都孤儿》是主动选择在“五一”上映,结果首映当天票房不佳,第二日即遭影院撤片,协助推广方年恩长影的刘小姐坦承,“《雾都孤儿》的档期安排严重失误,观众在长假期间看电影只求娱乐、放松。”
>>>片名选择不佳
《黑帮暴徒》作为200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获得者,媒体已经耳熟能详,不过在上映的时候改成了《救赎》。结果以《黑帮暴徒》名字上映的影院比《救赎》的票房高出不少,在上海更发生了投诉事件,“因为观众把《黑帮暴徒》和《救赎》各看了一遍。”
《野人传奇》作为2005年柏林电影节开幕片,因为显赫的主创阵容曾经被国内媒体报道,当时国内媒体将其直译为《从人到人》,一年之后,影片却以《野人传奇》登陆大银幕。年恩长影的刘小姐也同样认为,《雾都孤儿》的片名选择得也不好,“如果换成《孤星泪》,看的观众会多一些。”
>>>多元化渠道有待建立
三部影片票房表现不佳,参与发行推广的负责人也都表示“信心有些受挫”,不过当记者问到是否还准备继续运作海外优秀艺术影片到中国时,大家的回答坚决而肯定,“多元化才是一个电影市场成熟的标志。”
《救赎》中国版权提供方代表杨红认为,《救赎》属于艺术影片中的大众电影,此类优秀的独立制片电影,受预算的限制,不可能和好莱坞“大片”一样运作。她认为,《救赎》的票房在大片云集的暑期受到挑战,并不是市场不接受这一类影片。
在对看完《救赎》的观众的随机抽样调查中,77%的观众看后都觉得名副其实很受感动。实际上,对影片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国内已经形成了,据说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的艺术影片也都有相当高的上座率,关键问题在于多元化的艺术电影的播放渠道还有待建立,以便让喜爱艺术电影的观众有一个常态的观赏渠道。 张文伯
题图:《雾都孤儿》(下)和《野人传奇》(上)等都是较有水准的海外艺术片,但国内票房都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