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伟 徐王灵 方云凤
前天,首届“杭州市杰出人才奖”获奖名单揭晓。在这份19人的光荣名单中,31岁的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容器车间电焊工葛小青名列其中,是唯一的一线工人,与马云、吴鹰、宗庆后等名人并列排在一起。昨天,葛小青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拿到了20万元奖金,这是杭州市人才奖励的最高荣誉奖。
获奖后的葛小青,今后又有何打算?昨晚,本报记者专访了葛小青。
爱上了电焊这一行
葛小青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要到傍晚6点下班。记者等到7点半,他才匆忙赶到。“路上要花一个多小时,晚上差不多都要到七八点钟才能下班。今天还算是早的呢!”
葛小青今年31岁,杭州人。他说,1991年,他从江城中学初中毕业后,考上了杭州第六机械技工学校,学的就是焊接专业。三年后,他毕业了,分配到了杭州锅炉厂,当了一名焊工。
“当年跟我一起分配进厂的有30多名同学。现在,只剩下3个人还在做焊工。做我们这一行,真的太辛苦了。好多人都吃不消了,中途改行了。”
无论春夏秋冬,葛小青都要身着厚厚的工作服,戴上专业皮手套,在温度高达150℃至250℃的高压容器旁工作。特别是夏天,车间温度少说也有摄氏四五十度,汗水不知道要湿透几身,汗水滴在容器上,滋滋冒烟。噪音、光线、烟气和高温,这四大难题天天围绕在他身边。
“工作这么辛苦,你还年轻,没有想到过要换一个工种吗?”记者问。葛小青说得很是实在:“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这个工种又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集团领导也说了,如果没有我们这批技术人才,高难度的业务就不敢接。再说,我本人也很热爱这一行。”
攻下“川崎重工难题”
10多年来,葛小青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各种焊接技术。业余时间,别人打扑克搓麻将,他抱着专业书啃得有滋有味。刻苦的钻研,终于使他在工作中显示出了过硬的本领:
1996年,杭州锅炉厂接到了日本川崎重工的一份订单。这是一台价值上千万元的炼钢厂吸收余热的大型锅炉,结构、形式在国内罕见。特别是焊口位置,错综复杂,肉眼很难分辨。
面对这一难题,葛小青没有退缩。他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模拟试验,还设计出一个模拟工装,协助手工焊接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葛小青一次性完成了焊接任务,让公司提前交了货。精湛的焊接技术,赢得了日方企业的赞叹。如今,该产品已成为杭州锅炉集团的拳头产品。
去年,半山发电厂上马了一项上亿元的9F天然气发电工程,其中1、2号模块由杭州锅炉集团承担。模块上用的一种牌号为T91的进口美国材料,葛小青也是第一次接触。起初返修率很高,也出现了很多裂缝。葛小青立即找来书籍,进行摸索,试着改进工艺和操作方法,最终获得了成功。
2005年,葛小青就拿到了焊工的最高技能等级证书,成为了高级技师,这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其实,他早就是锅炉集团里的明星人物。12年工作生涯中,他多次参加省市的技工大赛,获得两届杭州市焊工技术比武第一名和一届浙江省青工焊接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娶了女老板,不放电焊枪
一心扑在工作中的葛小青,个人大事也一直拖到去年才解决。去年1月,他结婚了,妻子方玲玲在杭州经营服装生意。有人劝他,你家里反正也不缺钱,干脆别干了。这又累又苦的工作,你图什么呢?
但葛小青不这样认为。在他心里,更多的是感激。他说,凭他的技术,如果到私人企业去干,可能收入会比现在多得多。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要跳槽。他说,这些年来,我获得了很多荣誉,这体现出政府对技能人才的肯定和重视。这也说明,并不是一定要考上大学才能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这句话一点没错。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你就一定能出成就,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